<li id="m0mm0"></li>
  • <li id="m0mm0"></li>
    <tt id="m0mm0"></tt>
    <li id="m0mm0"><tt id="m0mm0"></tt></li>
  • <tt id="m0mm0"></tt>
    <tt id="m0mm0"><table id="m0mm0"></table></tt>
  • 東風頻送扶貧雨 催開隴原致富花

    王睿君

    2020年06月09日14:32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東風頻送扶貧雨 催開隴原致富花

    前 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

    作為全國脫貧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近年來,通過全省上下的艱苦奮斗,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央定點幫扶單位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幫扶下,甘肅省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培訓、勞動力輸轉和消費扶貧等方面成效顯著,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截至2019年底,全省貧困人口減少到17.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9%,75個貧困縣區已有67個脫貧摘帽,7262個貧困村已有6868個退出貧困序列,藏區實現整體脫貧。

    眼下,脫貧攻堅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如何如期完成全省剩余8個貧困縣的脫貧摘帽任務,鞏固和提升已脫貧縣區的脫貧成效?對此,甘肅省將繼續深入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定點單位幫扶,發揮定點幫扶單位優勢,瞄準靶心、突出重點,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同時,結合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和考核發現問題抓好整改,不折不扣完成協議書和責任書任務,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持續性,確保與全國一道如期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萬水千山總關情

    ——廈門市與臨夏州持續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走筆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睿君

    福建省廈門市,我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經濟特區之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我國最貧困的少數民族地區之一。

    2010年,國務院確定廈門市臨夏州東西部扶貧協作關系。十多年來,在福建省和甘肅省的重視推動下,廈門市與臨夏州把東西部扶貧協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黨委政府共同商議、攜手推進,干部群眾積極參與、密切配合,使得臨夏州在基礎設施、產業、教育、健康、就業、住房安全保障等方面有了明顯改善。

    芒種時節,走進臨夏州積石山縣,滿山遍野的綠色盡收眼底,干凈整潔的村莊“鑲嵌”其間,處處煥發出勃勃生機。在距離縣城不遠處的一幢大樓前,牌匾上“積石山縣山海協作產業園”幾個大字格外耀眼。

    “園區里的幾家企業是縣里專門從廈門市引進的扶貧項目,它們在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方面效果很好,也很受群眾歡迎!狈e石山縣扶貧辦主任馬占山介紹說。

    上午8時,67歲的積石山縣關家川鄉何家村村民何俊芳,準時來到產業園內的特利強雨具扶貧車間開始工作。像這樣的生活,何俊芳已經過了近兩年。

    2018年6月,積石山縣與廈門市海滄區攜手,開辦特利強雨具扶貧車間,并明確以招收女工為主,每月除了保底工資外,還發放補助。

    得知這一消息后,縣城周邊大批婦女紛紛前來應聘!芭畠合雭砉ぷ,也拉著我來試一試!焙慰》蓟貞浾f,來之前還很擔心,覺得自己歲數大了,也沒讀過書,找工作的事根本沒啥指望。

    “只要會做針線活的婦女都能來,我們尤其歡迎建檔立卡貧困戶婦女!碧乩麖娪昃叻鲐氒囬g負責人謝根生的一席話,打消了何俊芳心里的顧慮。幾天后,何俊芳成了車間里的縫傘工。

    據了解,像何俊芳一樣到扶貧車間工作的婦女共200多人,其中60%以上都是貧困戶。

    “廈門人從那么遠的地方來幫我們,我們也要努力工作過上好日子!焙慰》几吲d地說,“我和女兒一個月總共能掙5000多元,下班后還能照顧家里,放在過去,這樣的好日子想都不敢想!

    特利強雨具扶貧車間,是廈門市與臨夏州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工作的縮影。

    2019年,廈門市與臨夏州緊盯“六大任務”年度目標,全力推進年度東西部扶貧協作各項重點工作任務落實。一年來,廈門市投入財政幫扶資金5.7億元,實施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安全飲水工程、安全住房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類幫扶項目416個,43家廈門企業落戶臨夏,在全州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今年,廈門市和臨夏州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持續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各項工作。年初,臨夏州便結合實際,制定相關方案,明確年度目標任務,靠實工作責任。截至目前,廈門市援助臨夏州財政資金5.776億元,啟動實施各類幫扶項目217個,互派掛職干部32名、專業人才150名,累計引進企業達到63家,輸轉三地就業3.46萬人,79個廈門市民營企業與38個國家掛牌督戰村結對開展幫扶活動,旅游扶貧、消費扶貧等工作進展順利。由廈門市政集團投資建設,旗下環能公司運營管理的臨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一期工程已經開工建設,“萬名廈門市民游臨夏”活動正緊張籌備中。

    “兩地將繼續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在人才交流、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等多個方面持續發力,將‘輸血式’和‘造血式’扶貧相結合,夯實基礎、補齊短板,確保脫貧攻堅成效顯著!迸R夏州扶貧辦主任張卓對全州如期脫貧信心滿滿。

    山海情緣結碩果

    ——青島隴南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高質量推進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陳多

    青島,位于黃海之濱的璀璨明珠;隴南,地處秦巴山區的隴上江南。4年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將兩個相距1800多公里的地區緊緊聯系在一起,用“東西協作”模式,開啟了助推隴南脫貧之路。

    自扶貧協作工作開展以來,依托隴南市的豐富資源和青島市的產業優勢,兩市把產業合作作為脫貧奔小康的核心任務,出臺了《隴南市經濟開發區青島產業園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為青島企業入隴創造了條件。

    訂單辣椒、訂單萬壽菊、青隴兄弟啤酒、青島利和萃取股份有限公司成縣花椒加工項目、青島市旅游集團與隴南合作開發官鵝溝大景區項目、晶品飾品加工項目……一系列扶貧項目落地隴南,生根開花。

    從單向“輸血”到雙向協作、資源共享,青島對隴南的扶貧協作正立足重新發現西部山鄉的獨特價值,以興產業助脫貧。同時,兩地將產業合作、優勢互補、互利雙贏作為共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東西扶貧協作工作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據了解,2019年,青隴兩地簽約項目65項,引進25家企業來隴南開展幫扶工作,投入資金2.5億元;今年,青島在隴南新簽約項目16個,新建續建項目實際到位資金9070.6萬元。自2016年至目前,已累計到位資金3.72億元。

    這幾年,一批批隴南干部和企業人員前往青島學習發展經濟的本領,他們不僅學習到先進的知識技術,也將開放的理念帶回隴南。

    同時,一批批青島干部紛紛把幫扶地隴南作為第二故鄉,竭盡全力幫扶。你來我往中,青隴兩地感情日篤。

    數據顯示,2019年,青島加強實施人才援助,選優派強支援干部,第二批赴隴南掛職干部21人。選派教育、醫療、農業、法律等專業技術人才257名,并通過赴青島培訓、“空中課堂”、委培代培等方式,累計培訓隴南干部2874人次、各類技術人才10377人次。

    此外,通過開展“隴貨入青”活動,青島打造了消費扶貧模式。去年,對隴南消費扶貧額達2.77億元,帶動19869名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脫貧。今年,青島又創新開展“明星代言”消費扶貧,聘請知名演員和運動員為青島消費扶貧形象大使,并為青島消費扶貧代言,目前正在進行外景拍攝。

    更讓隴南群眾暖心的是,青島社會各界人士也踴躍參與幫扶隴南。去年,青島市社會力量為隴南捐款捐物1.04億元。特別是今年年初,在防疫物資十分緊缺的情況下,青島克服自身困難,再一次對隴南給予了無私的援助,這種不分彼此、雪中送炭的兄弟情誼,深深地感動和激勵著隴南人民。

    大山深處的隴南迎來青島企業家、技術員、醫療專家……以東部之長補西部之短,以先發優勢促后發效應,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青島對隴南的扶貧協作,正激活著隴南自身的內生動力,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傾心傾情二十載

    ——全國婦聯對口幫扶漳縣紀實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銀輝

    22年前,很多生活在漳縣偏僻農村的群眾不知道北京有個“全國婦聯”;很多全國婦聯干部也不曾聽說,在祖國西北大地,有一個叫做“漳縣”的縣城。

    自1998年定點幫扶漳縣以來,“舉全會之力,助漳縣脫貧”成為全國婦聯干部的共識。一批批婦聯干部跨越千山萬水,滿懷真情奔赴這方熱土!按蟮刂異邸つ赣H水窖”“春蕾計劃”“母親健康快車”、文殪公路……一個個項目、一筆筆投資、一座座學校,讓漳縣人民的日子越來越好,讓2000平方公里的漳縣大地煥發勃勃生機。

    二十余載的持續幫扶,不僅讓全國婦聯有了漳縣情結,更讓漳縣群眾有了婦聯情懷。

    “吃水不忘挖井人”

    漳縣,處于西秦嶺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亂山如抱復如環,不到山中不見山”。這里,年均降水量458.3毫米,年蒸發量1494.5毫米,鄉親們吃水難,挑水也難。

    三岔鎮劉家峴村村民汪二虎今年50歲。當年到底有多缺水?汪二虎說:“全家人舀半勺水,一個個輪流洗臉。洗臉不能用肥皂,因為洗臉水還要喂牲畜。通常一年也洗不了一次澡!

    “那時經常半夜三四點起床去挑水,本村泉里沒冒水就去其他村!比礞傸h委副書記馬文回憶說,“冬天我們還去河里砸冰,把冰塊抱回家,化了就是水。手凍得不成,就放煤油燈上烤,疼了挪開,等會再放上去繼續烤!痹隈R文的印象中,那時全村不論男女,臉都黑黢黢的。

    隨時能有一口水,是漳縣幾代人的夢想。讓漳縣群眾喝上一口好水,也成為全國婦聯駐漳縣幫扶干部心中的使命。

    “母親水窖”的實施,讓漳縣群眾“久旱逢甘霖”。

    劉家峴村村民汪六十說,當時他在外打工,接到妻子趙四妹的電話,說家里要修水窖,立即請假趕了回來!靶藓盟盐以谕饷娲蚬ひ材芊艑捫牧,要不就她一人挑水,要吃太多苦!钡拇_,對于婦女來說,一次擔不了半桶水,一天要擔三四趟,難上加難。

    “全國婦聯的干部還為我們提供了技術指導和水泥等物資。吃水不忘挖井人,現在‘全國婦聯’在村子里叫得可響了,我們都念著人家的好呢!壁w四妹說。

    水窖修好后,家家戶戶比過年還高興。汪二虎記得那年夏天,鄉親們放了鞭炮,還聚在一起慶賀了一下。

    水,不僅滿足了百姓的生活之需,還為他們發展產業提供了便利條件。近幾年,汪二虎依靠發展中藥材、馬鈴薯等種植業,日子逐漸有了起色。

    在劉家峴村村口,靜靜豎立著“大地之愛·母親水窖”的石碑,無聲地訴說著全國婦聯幫扶漳縣鄉親們求得一口好水的故事。

    “全國婦聯像陽光一樣”

    石咀溝村是漳縣大草灘鎮最偏僻的村。轉過一個又一個彎,爬過一個又一個坡,一座現代化學!诇洗豪傩W“藏”在這座安靜的山村里。

    校長王彥軍說,1999年之前學?刹皇茄矍斑@般模樣。

    “2座土房,4個教室,木板桌子。有的學生從家里拿了板凳,沒有板凳的只能站著上課!蓖鯊┸娬f,最難熬的要數冬季,教室里只有土爐子,用木柴生火,得先“跑”一陣煙,人才能進教室。

    學校老師曹永生記得,冬天風呼呼地從窗戶紙里透進來,學生凍得受不了,一會搓搓手,一會跺跺腳,一會又焐焐耳朵,那時候曹永生心里盼著“裝上玻璃窗戶”。

    在全國婦聯的幫助下,春蕾小學不僅改善了硬件條件,“軟件”也隨之提高——圖書室、計算機室……樣樣不比城里差。王彥軍說,近幾年學校的入學率也提高了。

    去年冬天,春蕾小學學生曹強斌和張凱博有了一次難忘的經歷。他倆頭一次去北京,參加2019《同一個心愿》母親水窖愛心公益盛典電視晚會?瓷、游故宮,兩個孩子親眼看到了大山外的世界。王彥軍告訴記者,從北京回來后,兩個孩子更加自信和樂觀了!伴L大了要到北京上大學”這個夢想,已經在兩個幼小的心靈中扎根。

    “全國婦聯像陽光一樣,孩子們被關愛得越多,心中的愛也就越多!蓖鯊┸娬f。

    (責編:陳誠、焦隆)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