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m0mm0"></li>
  • <li id="m0mm0"></li>
    <tt id="m0mm0"></tt>
    <li id="m0mm0"><tt id="m0mm0"></tt></li>
  • <tt id="m0mm0"></tt>
    <tt id="m0mm0"><table id="m0mm0"></table></tt>
  • 搬出地質災害區 重建美麗新家園

    ——永昌縣南壩鄉地質災害搬遷避讓紀實

    薛硯

    2020年06月10日11:22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搬出地質災害區 重建美麗新家園

    夏日,驅車來到位于祁連山腳下的永昌縣南壩鄉,一排排房屋嶄新整齊,一條條村道平坦綿延,一座座庭院古樸典雅,眼前一幅美麗和諧的新農村畫卷。

    將群眾搬遷到安全地帶

    “祖祖輩輩以來,南壩鄉深受泥石流災害的侵擾!蹦蠅梧l西校村黨支部書記周文山說。

    南壩鄉屬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永昌段淺山區。從西到東分布著三壩溝、尖山溝、廟兒溝、寺兒溝等數十條溝谷洪道,其中有11條溝谷屬泥石流地質災害危險區。頻發的泥石流災害嚴重威脅著溝道兩側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老房子建在山腳下,每逢下雨都提心吊膽!蹦蠅梧l何家灣村一社46歲的村民王文成說。2007年,南壩鄉南部山區及沿山地區突降大暴雨,農作物大面積受災,道路、房屋、渠道等基礎設施損壞非常嚴重。

    如今南壩鄉已被確定為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搬遷避讓安置工程,爭取到國家地質災害搬遷避讓項目資金1452萬元,在遠離泥石流沖擊的平原地帶新建地質災害搬遷避讓集中安置點10處,該鄉永安、西校、永豐、祁莊、何家灣5個村363戶群眾搬遷到安全地帶。

    如今,王文成早已從紫石溝搬遷至何家灣村集中安置點,“還是搬過來好!不擔心洪水把房子給淹掉了!蓖跷某烧f道。

    實施土地整治生態治理

    南壩鄉西校村土地貧瘠,干旱少雨,人畜吃水難,貧困面積大,基礎設施差,是永昌縣典型的經濟薄弱淺山冷涼灌區。貧困像山,壓得村民喘不過氣來。

    金昌市自然資源局局長姜國文介紹,在實施地災避讓工作中,金昌市自然資源局會同南壩鄉深入研究,集中優勢兵力、認真勘察地形,既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又與村民脫貧致富緊密結合起來,多渠道爭取資金,多舉措實施搬遷計劃,在遠離泥石流沖擊的平原地帶新建地質災害搬遷避讓集中安置點,共搬遷安置農戶363戶1308人,補助資金1452萬元。

    “正在栽植山楂樹的地方是土地整治生態治理項目一期項目,已完成土地平整332畝,二期項目已完成招投標并于近期開工!蹦蠅梧l副鄉長張得棟介紹,實施整村搬遷,可通過舊宅基地復墾新增耕地225畝,加上部分撂荒地的整治,共整治土地1338畝,為全村規;l展產業奠定良好基礎。

    “住上了安全好房子,有地有產業,山溝溝里的窮日子一去不復返啦!闭f起搬遷前后的變化,60多歲的西校村八社村民劉瑞蘭感觸頗深。

    發展扶貧產業脫貧致富

    何家灣村和西校村是南壩鄉最典型的地質災害破壞嚴重的貧困村。

    金昌市自然資源局把“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可發展”作為根本目標,精心謀劃脫貧路,全力從項目、資金、人員上進行傾斜,在積極爭取地質災害搬遷避讓項目同時,從解決耕地基礎設施著手,通過建棚補助、貸款支持等途徑,扶持搬遷群眾發展日光溫室種植業和暖棚養殖業。

    “只有將村民搬出來,才能真正讓村民脫貧致富!睆埖脳澱f。如今的何家灣村正引導群眾種植玉米制種1200多畝;打造林果經濟種植示范基地,種植核桃、棗樹60畝;發展種植蘑菇、胡蘿卜、葡萄等經濟作物。

    金昌市自然資源局全面規劃,將西校村八社西坡1338畝荒地建成以休閑觀光林果業為主的生態和鄉村旅游基地;同時,南壩鄉將積極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在西校村六社、八社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1500畝,引導和帶動貧困群眾種植中藥材,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鞏固西校村脫貧攻堅成效。

    (責編:陳誠、周婉婷)

    推薦閱讀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