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m0mm0"></li>
  • <li id="m0mm0"></li>
    <tt id="m0mm0"></tt>
    <li id="m0mm0"><tt id="m0mm0"></tt></li>
  • <tt id="m0mm0"></tt>
    <tt id="m0mm0"><table id="m0mm0"></table></tt>
  • 黨員帶頭干 村民心氣足

    榆中縣甘草店鎮東村黨建引領產業發展闖出脫貧攻堅新路子

    2020年06月24日15:55  來源:蘭州日報
     
    原標題:黨員帶頭干 村民心氣足

      碩果累累

      微風輕輕地吹,暖暖的陽光覆蓋著大地,在榆中縣甘草店鎮東村連片的瓜蔞田里,村民孫克平正在給大棚下的瓜苗澆水追肥!傲職鉁馗,降水少,土壤干旱,必須及時澆水追肥,促進植株的生長!睂O克平停下手中的活,指了指眼前的西瓜對記者說:“你們別看現在西瓜還不大,西瓜長得可快了,再有半個月的時間,西瓜就成熟了,便可以上市嘍!苯陙,甘草店鎮東村書記韋君福充分挖掘本村資源優勢,積極探索“黨建+產業發展”的路子,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帶頭作用,發展扶貧產業,帶領群眾精準發力拔窮根。

      抓好黨建工作種好基層黨建“責任田”

      自然風光優美怡人,基礎設施完善便民,大部分村民已經實現脫貧。東村,這個位于甘草店鎮中部的貧困山村,經過大力改造建設之后,迎來了一派新氣象。村民要致富,關鍵看支部。如今,東村共計有1個黨支部,4名村干部、68名黨員,黨組織的領導在東村脫貧攻堅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了解,在過去,東村產業發展滯后、基礎設施薄弱、發展思路不清,是一個典型的鄉鎮貧困村。而近年來,在甘草店鎮黨委的支持下,東村書記韋君福建立了黨支部,他組織黨員干部每周學習,完善并落實“三會一課”制度,使得黨建工作業務水平和村“兩委”的整體素質有了大幅度提升。

      “通過學習,黨員干部的積極性普遍提高,大家都爭著搶著做事情。只有群眾把村干部當主心骨,大家的干勁也就足了!表f君福笑呵呵地說:“我們應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主體作用,發展扶貧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

      據韋君福介紹,近年來,東村以黨建引領扶貧為抓手,通過支部領路、黨員示范,積極帶領村民發展馬鈴薯、肉牛養殖、無籽西瓜等特色產業,既推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又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千畝西瓜種植基地助力脫貧攻堅

      記者看到,在東村千畝無籽西瓜種植基地,4000多個大棚一字排開,大棚下,一個個圓滾滾的大西瓜藏在綠油油的瓜藤中,很是討人喜歡!皷|村具有獨特的山區氣候,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土地肥沃,非常適合種植香甜可口、皮薄瓤紅的無籽西瓜!表f君福告訴記者。

      據了解,無籽西瓜項目是2019年根據甘草鎮東村產業發展需要,榆中縣金土地農科貿有限責任公司的帶動組織下,通過與浙商合作,流轉甘草店鎮東村、西村、三墩營村土地2200畝,建設4200個大棚種植適合榆中地區種植、受市場歡迎的新品種美都無籽西瓜。項目采取“公司+商家+基地+農戶”的定點定銷發展模式,實行滴灌、水肥一體等現代化農業模式進行田間管理,提高西瓜種植的產量及品質,降低種植成本和風險,無籽西瓜畝產4000公斤左右,年產值達5000萬元以上,主要銷往廣州、北京、浙江、湖南、澳門、香港等地各大批發市場及大型超市。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無籽西瓜種植基地的建成,一方面通過種植馬鈴薯、飼草玉米,與西瓜種植用地輪換倒茬,保證西瓜品質和產量,實現農業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通過基地生產、土地流轉、提供就業等方式帶動并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近務工,僅僅半年時間,幫助了我們村5戶16人脫貧,成為助力脫貧攻堅,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力軍!表f君福驕傲地說道。

      解決村民就業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

      “因為疫情原因,今年我就沒有外出打工,年過完后,我就到我們村西瓜基地打工,這里工資每日結,收入也和外面差不多,得空還可以干家里的農活!苯n立卡戶韋建強笑呵呵地說。對于韋建強來說,雖然已經脫貧,但日子過得有些緊張,今年一直在基地打工,幾個月下來,也有一筆不錯的收入,這讓他非常高興。韋建強說:“以前一直要在外地打工賺錢養家,如今,不用出遠門,在家門口也能掙這么多錢!绷硪晃唤n立卡戶孫克平邊給瓜苗澆水邊對記者說:“我沒有啥技術,外出打工很難,現在在家門口掙錢,這使我非常開心!

      “之前一直在外面開車,去年無籽西瓜基地落戶我們村后,我就到基地打工。雖說收入跟外面打工差不多,但是離家近,還能照顧老人孩子,花銷也少,解決了我的很多后顧之憂!痹诨貏展さ拇迕穸⊙┓逭f。

      甘草店鎮無籽西瓜基地浙商周楚群告訴記者,這段時間,用工量相對少一點,在前期基地育苗、移栽以及后期采摘階段,日均勞務用工量在400至500人之間,高峰期可達到600多人,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當地農戶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程珊珊 王瀟旋 文/圖

    (責編:焦隆、周婉婷)

    推薦閱讀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