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m0mm0"></li>
  • <li id="m0mm0"></li>
    <tt id="m0mm0"></tt>
    <li id="m0mm0"><tt id="m0mm0"></tt></li>
  • <tt id="m0mm0"></tt>
    <tt id="m0mm0"><table id="m0mm0"></table></tt>
  • 洮河兩岸氣象新

    ——臨洮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崔銀輝

    2020年08月11日13:47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洮河兩岸氣象新

    臨洮,古稱狄道,位于甘肅省中部、定西市西部,是全國最早進行“三西”建設和扶貧開發的縣份之一,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六盤山片區連片特困地區之一。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臨洮縣55萬干部群眾發揚苦干、實干精神,扎實開展了精細精確精微的“繡花”式扶貧。2013年底,全縣有扶貧開發重點鄉鎮7個、貧困村187個、貧困人口10.68萬人,貧困發生率為21.85%;截至2019年底,全縣累計退出貧困村185個,凈減少貧困人口10.34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7%。

    推動“三位一體”改革,蹚出扶貧新路子

    臨洮縣峽口鎮黨委書記楊天秀于5年前來到峽口工作。記得初到峽口,鄉親們多是滿面愁容,找到他不是告狀就是訴說困難。

    為解決村“兩委”班子服務“三農”缺抓手,農民專業合作社運營不規范、帶貧益貧能力弱,群眾農產品銷售難、農資購買難、融資貸款難等問題,臨洮縣探索推行了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合作金融“三位一體”的農村產業發展改革模式。

    臨洮縣委書記石琳介紹,以前的農民合作社,只有幾戶農戶參與,多則二三十戶。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皯撟屗械霓r戶都參與到合作社中!笔照f。

    通過“三位一體”改革,臨洮縣優化合作社,全縣323個行政村共成立富民產業合作社321家,按照“一戶至少一人”原則,吸納10萬余名群眾加入富民產業合作社,農戶覆蓋面達到95.5%。

    為提升基層干部的領導力、凝聚力和影響力,臨洮縣通過“三位一體”改革,從加強基層黨組織、做實集體經濟組織、創新治理方式等方面入手,從農民專業協會(合作社)負責人、農村種養致富能手、轉業退伍軍人、回鄉創業人員等優秀黨員中選拔村黨支部書記170名,推選249名村黨支部書記擔任村富民產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農金室負責人,構建了以村黨支部書記為核心、農戶全覆蓋參加、企業及其他市場主體參與的縣鄉村三級組織體系,帶領群眾培育產業、發展產業。

    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打造增收產業鏈

    峽口鎮普濟寺村黨支部副書記康登安既要操心村子的事情,又要操心蔬菜種植合作社的活兒。在他看來,把黨員、能人聚集在產業鏈,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更有利于帶動群眾找準產業、脫貧增收。

    “以前鄉親們為了挑水,清晨5點就要起床。大家住的是土房,走的是土路!笨档前舱f,“現在全村依靠蔬菜種植業讓日子大變樣!

    不過,普濟寺村發展蔬菜種植產業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皠傞_始動員鄉親們多種菜,大家都不愿意嘗試,怕填不飽肚子!笨档前步榻B,村干部為了調動群眾積極性,推出獎勵措施——給種菜的農戶補貼面粉,種一畝菜獎勵一袋面粉。

    就這樣,普濟寺全村有6戶農戶愿意“吃螃蟹”了。普政統便是其中的一戶。普政統打小沒有見過菜花,有一次上學路上,從一輛運輸蔬菜的車上掉下一個菜花,普政統拿在手里左看看,右瞧瞧,不知道是什么東西。

    長大成家后,普政統和妻子經常幫榆中的親戚種菜,知道了這個白色的圓溜溜的東西叫“菜花”,并且學到了種植菜花的技術。

    2008年7月,普政統嘗試種植的菜花豐收了。那個夏天,普政統一家不僅第一次吃到自家種的菜花,還拿到了過萬元的收入。十多年來,依靠蔬菜種植,普政統家買了2輛車,還在縣城買了130多平方米的房子。

    “接下來我們將著力建設高標準農田,讓農機能進入農田,依靠機械化種植。另外,我們計劃發展直銷模式,打通菜農和市場的流通環節,讓菜農利益最大化!笨档前舱f著接下來的打算,普濟寺人的路依然很長,但必定越走越寬。

    發揚“人一我十”精神,奔向美好新生活

    在柏東河家的牛舍門上方,掛著一個藍底黑字的牌子,上面記錄著柏東河一家脫貧之路的起始點:

    經營戶:柏東河

    家庭人口:6

    致貧原因:因殘

    補助資金:1萬

    資金來源: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人民政府

    基礎母牛品種:西門塔爾

    養殖數量:5

    ……

    從2016年的5頭牛開始,峽口鎮黨家墩村村民柏東河和妻子邵存娥慢慢發展,如今,家里的牛舍“住”了21頭牛!拔覀冇媱澰贁U建一下牛舍,往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鄙鄞娑鹫f。

    為了把牛養好,柏東河夫婦下了不少苦功夫!岸煸缟4點多就要起床給牛添第一口了,一天的活兒不間斷,晚上11點之后才能睡覺。下了小牛犢后,連囫圇覺都睡不了!鄙鄞娑疬呎f邊笑,云淡風輕的后面是長年累月的艱辛。

    養牛不但是苦差事,還是技術活。柏東河夫婦不但參加縣、鎮組織的技術培訓,還從網上學技術。這幾年下來,他們積攢了不少“養牛經”:“100斤麥麩和100斤胡麻油渣,再添上鹽和小蘇打,小蘇打可以幫牛健胃,酸堿平衡!

    靠養牛,家里的日子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艾F在老人吃藥不用借錢,孩子上學不用借錢!鄙鄞娑鹫f,現在的日子讓人覺得踏實。

    今年80多歲的羅勤是臨洮有名的“農民詩人”,他的日子,是在寫詩中度過的;在他的詩中,也能讀出歲月的變遷。前不久,老人又賦詩一首:“雄獅醒,碧空晴,柔情向往搶先行……”

    在臨洮縣2851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無數個“康登安”和“柏東河”為了美好明天而奮斗著。黨員帶頭干,群眾加油干,洮河兒女興產業、謀幸福,把脫貧攻堅作為奔向美好新生活的起點,繪制洮河兩岸新藍圖。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