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m0mm0"></li>
  • <li id="m0mm0"></li>
    <tt id="m0mm0"></tt>
    <li id="m0mm0"><tt id="m0mm0"></tt></li>
  • <tt id="m0mm0"></tt>
    <tt id="m0mm0"><table id="m0mm0"></table></tt>
  • 凝心聚力奔小康

    ——天水市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綜述

    白永萍

    2020年12月12日08:41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凝心聚力奔小康

    天水是甘肅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2013年,全市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2.08萬,建檔立卡貧困村1165個。信息閉塞、交通不便、山大溝深……天水貧困地區具備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所有特征。貧困這個千斤重擔一直壓在天水人的肩頭,也沉甸甸地壓在歷屆天水市委市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的心上。

    “絕不讓貧困代代相傳”。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水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舉全市之力盡銳出戰、攻堅克難,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全市累計減貧92.08萬人,116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兩區五縣全部摘掉了貧困帽子,“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農村的道路、吃水、用電、住房、上學、就醫、社保、通訊、產業、人居環境等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貧困群眾的精神狀態發生了深刻變化,貧困地區的面貌得到了徹底改變。

    近日,記者來到甘谷縣六峰鎮黃家新莊村村民王友子家中,但見電視、洗衣機、電冰箱一應俱全,屋里屋外被打掃得一塵不染,王友子正和妻子坐在敞亮的客廳里看電視。

    “做夢也沒想到還能住上小洋樓,過上這樣的好日子!闭勂瓞F在的變化,王友子滿是感慨,以前沒錢蓋房子,一家幾輩人擠在不足5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現在一人一間臥室,生活空間大多了。

    走上平坦的水泥路,住進寬敞明亮的小洋樓。王友子一家的變化,只是天水市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如今在天水,有5.25萬像王友子一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天水市持續加大住房安全保障,先后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7.18萬戶,補助資金20.92億元,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32個,搬遷安置人口2.09萬戶10.1萬人,貧困戶危房全部清零,D級危房全面消除,貧困群眾全部住進安全明亮的新居。

    天水市委副書記、市長王軍表示,近年來,天水市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持之以恒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貧困群眾收入也從2013年的4386元提高到2019年的8439元,預計今年年底接近萬元大關。

    “土地流轉費加上在種植基地打工的工資,一年下來,收入不少……”談起現在的好日子,在張家川縣龍山鎮馬河現代農業示范園打工的米金梅難掩笑意。

    米金梅是龍山鎮馬河村村民,“以前一家人守著5畝山旱地,雨水好點能落個吃食,雨水不好就得挨餓!泵捉鹈芬贿吀苫钜贿呎f,“現在好了,土地流轉了,在示范園打工,既能掙錢還能照顧一家老小,一舉兩得!

    堅持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近年來,天水市堅持不懈培育特色富民產業,因地制宜發展“五小”產業和“短平快”產業,積極推進光伏扶貧、電商扶貧、就業扶貧,基本實現了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致富門路。

    與此同時,天水市還注重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累計培育農業龍頭企業206家,組建貧困村農民合作社3968家,建成規模養殖場684個、果蔬保鮮庫843座81.43萬噸、扶貧車間414家。

    此外,結合實際,天水市先后開展“四核四防十緊盯”等五項專項行動,探索出“雙線排序比對識別”等十種工作機制,實施了村級“八大員”公益性崗位等十五項工程,多措并舉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落實。

    扶貧車間、扶貧互助資金“雙助貸”、村級“八大員”公益性崗位、秦安隴城教育園區等扶貧模式創出了特色、打造了亮點,得到了廣泛稱贊和推廣,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天水路徑”。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