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 產業有賺頭 生活有奔頭

薛硯

2021年04月09日11:01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鄉村·新關注】東鄉 產業有賺頭 生活有奔頭

夕陽西下,金燦燦的陽光照耀著蜿蜒流淌的洮河,沿著干凈寬闊的河畔大道,東鄉縣車家灣鄉馬脊梁村村民馬灑力哈,騎著摩托載著妻子馬發圖麥高高興興地下班回家。

前些年,住在半山腰的“馬脊梁”,馬灑力哈夫妻倆咋努力,幸福日子的“馬”就是跑不起來。

3月初,記者見到馬灑力哈時,他講起了曾經生活的艱難:“住在山上的日子難吶,我倆一年到頭就為21畝地忙,雨水好了,玉米、洋芋收成還好點,一旱起來,就得為一年的生計發愁。兒子上學騎車送下山得一個小時,后來送到達板鎮的親戚家寄宿,我們倆出去到江蘇打工,也沒辦法照顧!

如今,夫妻倆就近打工,婆婆在家做飯,兒子放學歸來,一家四口在溫暖的新房里吃飯。迎來這種夢寐以求的生活,都得從他們一家去年年初搬進東鄉縣沿洮河經濟帶安置小區說起。

沿洮河經濟帶位于蘭州市半小時經濟圈內,自2019年全面啟動建設以來,東鄉縣通過安居工程、市政道路、地下管網、生態治理、文教衛生公共服務、勞動密集型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引導群眾下山入川、出山進城,斬斷“窮根”,致力打造一條東鄉群眾穩定脫貧致富、實現永續發展的鄉村發展新路徑。

洮河河畔,55棟全新住宅樓拔地而起,其中10棟樓基本達到搬遷入住條件,586戶村民走出大山,搬進了樓房。

“剛搬進安置小區,兒子上學更方便,我們可以接到身邊照顧,可我也擔心沒處去掙錢!瘪R灑力哈說。妻子馬發圖麥補充說:“外地工作不好找,家里的田地也不能撂荒,搬進新房倒好,沒有錢,日子沒法過!

很快,方大集團在沿洮河經濟帶投資建設的方大麗明紡織工廠、方大通特新材料公司、金銀花產業園投入運營,大量的用工需求吸引了馬灑力哈夫妻倆這樣的“新居民”。

“鄉村要發展,產業是關鍵。我們集團在東鄉縣實施的一系列項目,更多的是‘授之以漁’,把村民們嵌入到現代產業發展鏈條中來,成為產業工人,做到務農、顧家、掙錢‘三不誤’”方大集團麗明紡織項目部負責人郭啟說。

現在,馬灑力哈夫妻倆都在方大麗明紡織工廠工作,每人每月有了3100元左右的穩定收入。

“有工作,有收入,咱農民過日子心里才安穩,才有盼頭!”馬灑力哈笑道。

生活有了奔頭,更要過得有滋有味。

土炕變新床,柴火灶變燃氣灶,土廁所變新式衛生間……從龍泉鎮荒山村的土坯房搬進新式小區,馬中珍感受到生活徹底變了。

“家里大得很,三室兩廳兩衛一廚,”馬中珍興奮地領著記者參觀新家,指著廚房的燃氣灶說著,“家里還是第一回用燃氣,政府和燃氣公司協調,一次性給我們充值1200元,冬天用燃氣、熱水特別方便,還有了水沖式廁所!

讓馬中珍一家下定決心搬進安置小區的,還有便利的醫療教育條件。

“以前住在山頂上的就我們一戶人,下山一個來回得兩個半小時,F在孩子們大了,上學不能耽誤,搬下來,孩子們未來就有希望!瘪R中珍說道。

迎來新生活,馬中珍也有了新身份,F在她被安排在安置小區的公益性崗位,負責一棟樓兩個單元的衛生清掃。每天來來回回在小區里工作,她發現如今農村人的生活著實不一樣了。

走進樓下超市,手機一掃,就能買菜買生活用品;燃氣公司工作人員上門服務,教老人們使用壁掛爐、燃氣灶;家家戶戶自覺把垃圾扔進公共垃圾桶,門前清掃得干干凈凈;社區微信群里,便民招聘信息、天氣溫馨提示、文明行為“紅黑榜”隨時更新……

搬遷安置涉及的是全縣各鄉鎮村的村民,大家聚在一起開始新生活,更需要政府部門進行積極引導。為此,縣里抽調各鄉鎮的33名干部在社區展開協調工作,幫助他們解決新居生活面臨的各種實際問題,盡快讓他們適應社區生活?祭锗l干部馮自俊說,“最近我們主要是到各家各戶上門宣傳普及安全防護意識,很多村民文化程度低,對一些上門推銷甚至詐騙的行為辨識度不高,容易上當受騙,所以我們及時給村民宣講政策和案例,幫助大家提高警惕,識假防騙,真正過上‘安居’生活!

產業有賺頭,生活有奔頭,東鄉群眾正闊步邁向鄉村新生活。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