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m0mm0"></li>
  • <li id="m0mm0"></li>
    <tt id="m0mm0"></tt>
    <li id="m0mm0"><tt id="m0mm0"></tt></li>
  • <tt id="m0mm0"></tt>
    <tt id="m0mm0"><table id="m0mm0"></table></tt>
  • 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人民日報看甘肅>>人民日報看甘肅

    甘肅省康縣縣委書記李廷俊——

    走進民心深處,走在發展前列(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縣委書記訪談)

    本報記者 王錦濤 吳儲岐
    2021年09月28日08: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走進民心深處,走在發展前列(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縣委書記訪談)

    青山遠黛,綠水淙淙,甘肅省隴南市康縣近年來貫徹新發展理念,集中力量建設美麗鄉村,努力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美的良性循環。

    “我們堅持綠色發展,之所以能保持定力,就在于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彪]南市政協副主席、康縣縣委書記李廷俊說。

    “始終堅持‘實’字打頭、‘干’字為先”

    2011年,李廷俊調任康縣縣委書記。那時候,康縣綠水青山生態好的優勢和山大溝深耕地少的劣勢都很突出。

    “打造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崩钔⒖≌J真學習領會中央精神,深入基層一線調查研究,提出了思路。從2012年開始,康縣連續多年以縣委一號文件專題部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曾經,有的干部有顧慮、沒信心:“沒資金,怎么搞?”李廷俊提出“多個管道進水、一個龍頭出水”,統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同時明確被整合資金涉及的部門上級由縣委縣政府統一溝通,切實擔起了責任。10年來,康縣共整合18.54億元用于美麗鄉村建設。

    “藍圖是繪出來的,事業是干出來的。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必須始終堅持‘實’字打頭、‘干’字為先!痹诶钔⒖】磥,這種干勁、韌勁,既來自于對發展目標的堅定不移,遇到任何困難挑戰,都始終保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信心決心;更來自于為民造福的責任擔當,只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會激發出時不我待的使命感、舍我其誰的責任感和只爭朝夕的緊迫感。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李廷俊既要把好“方向盤”,還要當好“排頭兵”。王壩鎮大水溝村貧困面最大,李廷俊主動包聯。他挨家挨戶走訪,前前后后在村里開了27次現場會,講清了發展思路,打動了村民群眾。如今,大水溝村建成美麗鄉村,過去“高大黑空”的老宅變身寬敞亮堂的新居。

    苦干實干,康縣的生態環境優美了,旅游產業發展了,縣域經濟活躍了。全縣20萬人口,將近一半端上了生態“金飯碗”。

    “共產黨人干的,得是老百姓盼的”

    一雙膠底鞋,一頂小草帽,是李廷俊下鄉調研的標配。10年間,李廷俊每年跑20多萬公里,到村社調研120多天,跑遍全縣1642個自然村!肮伯a黨人干的,得是老百姓盼的。只坐在辦公室,定然是干不好工作的!崩钔⒖≌f。

    建設美麗鄉村,群眾也曾顧慮,擔心“一陣風”。李廷俊深入農村,聽取群眾意見,明確了“農村要有農村樣”的工作原則。10年來,康縣堅持不砍樹、不埋泉、不砸石、不毀草、不搞大拆大建,依山就勢、就地取材,節約了成本,保留了傳統村落形態。

    這些年,每次到村里,李廷俊總和群眾拉家常,家庭情況、親戚關系事無巨細,經濟收入、村莊風俗件件都記。他說:“到一地工作,必須熟知當地鄉風民俗。與群眾坐在炕上,家長里短,說說心底的話,才能摸準群眾需求,找到工作方向。只有符合實際、符合群眾意愿的發展,才是真正的高質量發展!

    康縣是黑木耳之鄉,過去“老把式”傳授土經驗,砍伐椴木生發木耳,破壞環境,產量還低。李廷俊深入田間地頭調查詳情,了解到很多農戶都迫切希望改變這種情況。他下定決心引進現代農業技術,推動發展特色農業。如今,黑木耳種植普遍采用菌包生發的方法,農戶們嘗到甜頭、笑開了花,“1畝地放1萬袋,一年純利潤1.5萬元沒問題”。

    “走進民心深處,走在發展前列!10年來,李廷俊如是說,也如是做。改造提升農村薄弱學校,建設農民健康示范村,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改革……康縣民生持續改善,群眾生活越來越好。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28日 第 19 版)

    (責編:焦隆、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