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m0mm0"></li>
  • <li id="m0mm0"></li>
    <tt id="m0mm0"></tt>
    <li id="m0mm0"><tt id="m0mm0"></tt></li>
  • <tt id="m0mm0"></tt>
    <tt id="m0mm0"><table id="m0mm0"></table></tt>
  • 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人民日報看甘肅>>人民日報看甘肅

    柴守璽委員——

    聚焦增產 深耕不輟(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本報記者 王錦濤
    2023年02月13日08: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聚焦增產 深耕不輟(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雪下了一上午,忙著準備提案的柴守璽,起身時才發現,窗外已是銀裝素裹?!叭鹧┱棕S年!”柴守璽說,民以食為天,糧以地為本,而讓農田變良田,既是他的研究工作,也是他的提案方向。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甘肅農業大學教授柴守璽在北方旱作農業區聚焦糧食增產,已有四十載?!案厥寝r業生產的命根子,糧食要高產穩產,必須要讓農田變良田?!辈袷丨t說,提高參政議政能力,一定要緊跟時代、關注現實。

    多年前,柴守璽就開始科研攻關糧食增產問題,并將小麥作為主攻對象?!昂玫霓r業技術,沾泥土、接地氣?!辈袷丨t說,西北中低產田比例較高,是今后我國增糧的主要潛力帶。要提升耕地質量,首先要從秸稈還田、深耕改土、中低產田改造入手,在持續增產和提高區域糧食自給能力基礎上,推進農業朝綠色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近年來,柴守璽帶領科研團隊,針對西北干旱瘠薄、水熱不足等瓶頸限制,研發出秸稈帶狀覆蓋還田綠色生產技術,較傳統無覆蓋露地栽培增產30%以上。這一技術不僅增產保墑效果顯著,而且秸稈還田后可培肥地力、減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結構,優化耕層水肥氣熱狀況?!斑@將實現大量富余秸稈的高效循環利用,避免地膜污染和秸稈焚燒造成的污染,可能改變西北旱作區過度依賴地膜和化肥問題,節本降耗增效?!辈袷丨t說。

    柴守璽說,作為農業科研人員,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必須心懷“國之大者”,從農業產業體系角度,良種良法結合、農機農藝結合,提高耕地質量,控制化肥農藥等過度使用,減輕土壤和農產品污染,讓沃野千里麥浪萬重,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記者手記

    一步一腳印,一字一思考

    在與柴守璽的交流中,有一個深刻感受:對于很多問題的思考,他都習慣性運用農業視角,比如,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提案,就像種出一片高產量的麥子。

    像種地一樣寫提案,就是要深耕不輟,不急功近利、拔苗助長,要有設身處地的履職意識和擔當精神。既要專業,善于建真言獻良策,也要踏實,建有據之言、獻務實之策。春耕、夏耘、秋收,農民一步一腳??;調研、科研、建言,柴守璽一字一思考。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13日   第 03 版)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
    (責編:焦隆、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