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m0mm0"></li>
  • <li id="m0mm0"></li>
    <tt id="m0mm0"></tt>
    <li id="m0mm0"><tt id="m0mm0"></tt></li>
  • <tt id="m0mm0"></tt>
    <tt id="m0mm0"><table id="m0mm0"></table></tt>
  • 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人民日報看甘肅>>人民日報看甘肅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李氏樹皮筆畫

    折枝作毫 墨色流轉

    本報記者 宋朝軍 趙帥杰
    2024年02月14日10: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折枝作毫 墨色流轉

    圖③:李氏樹皮筆畫傳承人李尚義正在用樹皮筆作畫。

    本報記者 宋朝軍攝

    遠看,色彩濃淡相宜、過渡柔和,一幅水墨畫氣韻生動;近看,線條剛勁挺拔、細膩勻稱,有著傳統工筆畫的靈動美感。虛實相交,兼具墨色質感和鮮明層次,這種畫就是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白銀市景泰縣李氏樹皮筆畫。

    樹皮筆畫起源于白銀市蘆陽鎮芳草村,村中的李氏兄弟已是第五代傳人。據記載,明清時期,李氏先輩就是小有名氣的民間手藝人,受鏤刻花板、花磚的啟迪,結合木匠在木料上畫榫卯的做法,最終發展出了以樹皮做筆的獨特繪畫模式。

    于樹皮筆畫而言,山水、花鳥、蟲魚等皆可入畫,講究線條嚴謹細致、筆鋒剛勁有力。

    時至今日,年過古稀的李氏兄弟幾人已經不記得畫過多少作品,但都認準一個道理——想要畫好樹皮筆畫,制筆和畫技缺一不可。

    樹皮筆畫,筆為精髓。李氏兄弟所用的樹皮筆均為自己制造,在他們眼里,棄于荒野的老榆樹皮、棗樹枝都是天然寶藏。

    “樹的韌皮部靠近樹心又遠離外皮,纖維好,柔韌度、吸水力也是上佳,這部分用來做筆最為合適?!狈疾荽宕迕窭钌辛x是樹皮筆畫傳承人之一,他拿起一段樹皮,細致地向記者介紹。

    制筆時,先去粗取精,留下韌皮部,經過多次刮削、打磨并浸泡,再將其曬干,最后試用無誤后,筆就可以留下。

    但不同長度、寬窄和形狀的畫筆各有優劣,如何歸類使用?要靠長久的經驗來判斷?!凹词故峭桓鶚淦ぶ谱鞯膬芍ЧP,也有可能一支能用,另一支不能用?!标柟庹丈湎?,李尚義拿著幾支扁圓各異、大小不一的樹皮筆,仔細檢查。

    畫技則決定著畫作的氣韻格調。勾勒輪廓是作畫的第一步,李尚義先用鉛筆起稿,再選取細而尖的樹皮筆,細細描出線條。

    隨后,添色步驟開始,需要在輪廓線內,選用扁而平的樹皮筆以墨填色,皴擦點染,繼而形成濃淡相宜的漸變效果。一摁、一捻、一挑、一抹……一幅山水畫里,李尚義手腕轉動、指尖生姿,僅用一種樹皮筆,就畫出了十幾種不同的樹葉形象。

    “層次感是最難把握的,畫中要素的大小、明暗、遠近都與之相關?!崩钌辛x說。

    李尚義創作樹皮筆畫將近60年,大大小小的畫作掛滿了家中四壁。近些年來,他最愛引牡丹入畫,“牡丹迎盛世”成為表現最多的主題?!拔野l自內心地喜歡畫牡丹?!敝钢鴷褪覂蓚?米多長的兩幅牡丹圖,李尚義非常自豪。

    畫好這些牡丹不容易。前些年,他專程從外地運來百余株牡丹栽種在屋旁,每天觀察。在牡丹花旁寫生,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牡丹花圍滿了小屋,也落在了紙面上,朵朵牡丹栩栩如生。

    隨時代發展,繪畫材料也不斷創新。早前,條件所限,還有研磨“鍋墨”這一環節。所謂“鍋墨”,是將鍋底的積炭碾磨成粉,加上麻子油、皮膠,放水調黏稠后置放約10天,制成繪畫的墨汁。

    現在,李氏兄弟用上了現代墨汁,墨跡光亮、表現力強,畫作著色更牢、保存更久?!叭缃?,畫畫再也不用弄一身的灰土了?!崩钌辛x笑著說。

    這些年,李尚義向大家介紹樹皮筆畫時,孫子李金旺總會在身旁輔助。雖然他只有18歲,但畫齡已經有了13年。自幼年時,他就跟在爺爺身邊學習。李尚義還經常到學校里向孩子們講述樹皮筆畫的歷史?!斑@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傳承下去,需要有后繼力量?!崩钌辛x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14日 第 06 版)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
    (責編:焦隆、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