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文化·旅游

研培計劃十年來惠及非遺傳承人和從業者超二十萬人次

素養提升 傳承更有底氣

本報記者 鄭海鷗
2025年06月24日09: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素養提升 傳承更有底氣

前不久,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非遺正青春——中國非遺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十年成果展”開幕。一件件優秀作品、創新成果,一個個鮮活的非遺傳承故事,引得不少觀眾駐足、點贊。

2015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以下簡稱“研培計劃”)啟動,讓非遺傳承人和從業者進入高校學習知識、開闊眼界、交流經驗。

10年來,149所院校舉辦1400余期研培班,直接培訓非遺傳承人5.1萬人次;各省區市同步開展研培工作,參與院校超過200所,惠及非遺傳承人和從業者超過20萬人次。

40多種針法3層繡制,立體感十足;布藝與刺繡技藝融合,別具一格……國家級非遺項目民間繡活(高平繡活)傳承人趙翠平是80后,在本次展覽中帶來的作品《事事如意》,吸引不少年輕人圍觀拍照。

“此前缺乏系統學習,常常是別人繡啥我繡啥?!?016年,趙翠平感到很迷茫,決定參加山西大學舉辦的研培班,找找未來的方向。

從素描、繪畫,到造型設計、新媒體推廣,經過一個月的高強度學習,趙翠平豁然開朗?!罢n程系統專業,讓我有了很大長進。與來自各地的學員交流碰撞,讓我看到了刺繡藝術的更多可能性?!壁w翠平說。

2019年,趙翠平再次進入研培班學習,“兩次拿到山西大學的結業證,我的底氣更足了?,F在,我有50多種原創版權,有5大類20多種文創產品,還帶領20多名繡娘增收致富”。

獲得啟發的傳承人,不只是趙翠平。徐行草編代表性傳承人王勤在研培班里獲得創作靈感,將黃草與瓷器相結合,運用密編、鏤空編等多種技法,讓黃草的質樸與瓷器的典雅充分融合;蘇式琉璃代表性傳承人蘇永軍,大膽嘗試把建筑材料轉化為日用產品、藝術品,圈粉年輕人……

“研培計劃幫助廣大的非遺傳承人和從業者提高技能藝能,提升傳承實踐能力?!鄙轿鞔髮W教授史宏蕾說。

華梅少年晉劇團是河北省張家口市的一個民營劇團,演員多為青少年,其中留守兒童占了七成?!按蠹覒汛е鴮x劇的熱愛,卻因基礎薄弱,陷入表演和生存的難題,劇團一度瀕臨解散?!比A梅少年晉劇團負責人張振山回憶。

“了解到晉劇團的情況后,我們專門為孩子們定制了非遺研培項目?!焙颖彼囆g職業學院副校長金暄說,老師們深入淺出地講解戲曲表演理論、人物塑造、身段表演等課程,讓孩子們受益匪淺。

“再演出時,不少觀眾感到驚訝,說不愧在省里進修過,娃娃們一個個大變樣?!眲F武生楊學東說,“劇團也從最初只有八九個孩子,成長為150多人的大團。大家在晉劇里找到了自信和人生的方向?!?/p>

借助研培計劃,高校老師和非遺傳承人實現雙向交流、教學相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岸瑛說:“之前沒有大量機會接觸傳承人,現在研究者能在交流中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p>

非遺涉及文學、藝術學、社會學、歷史學、民族學等多個學科,跨學科特征明顯。2021年以來,20余家院校啟動了非遺本科專業和研究生學科建設試點工作。目前,南京藝術學院等設立了非遺本科專業;天津大學等院校在研究生階段設立了非遺保護的專門學科;中央民族大學等20余所院校設立了非遺學院和研究中心。

(責編:高翔、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