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m0mm0"></li>
  • <li id="m0mm0"></li>
    <tt id="m0mm0"></tt>
    <li id="m0mm0"><tt id="m0mm0"></tt></li>
  • <tt id="m0mm0"></tt>
    <tt id="m0mm0"><table id="m0mm0"></table></tt>
  • 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甘肅要聞

    水脈潤綠廊 游園串金城

    “十四五”期間蘭州市生態文明建設全方位躍升

    2025年10月12日08:48 |
    小字號

    “十四五”時期,蘭州市堅持發展與保護共振,持續擦亮“黃河之濱也很美”城市名片。

    “十四五”時期,蘭州市堅持發展與保護共振,持續擦亮“黃河之濱也很美”城市名片。

    “十四五”時期是蘭州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五年。這座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始終錨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航向,從街頭巷尾的綠意升級,到低碳轉型的創新實踐,再到母親河水質的持續向好,全方位、多維度繪就了生態與民生同頻、發展與保護共振的美好圖景,讓“黃河之濱也很美”的城市名片愈發鮮亮,為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和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以綠筑城惠民生 守護黃河煥新顏

    “十四五”以來,蘭州持續推進城市綠化升級,用綠意填滿市民生活空間,其間新建改建小游園60座,新增改造城市綠地389.1公頃,同步實施行道樹缺株斷檔和綠地斑禿裸露清零行動,補植行道樹1.15萬株、花灌木9萬余株,補植草坪及野花組合19.4萬平方米,還提升改造300多條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打造精品園林街區35條,完成100處背街小巷綠地“掃盲”。

    綠化成果切實提升了市民幸福感。新修建的南關十字口袋公園曾因設施陳舊、綠化不足而遭詬病,如今卻以217株喬木、6萬株灌木編織出四季景觀,防滑石板路串聯起白色廊架與健身區域,成為市民的“口袋氧吧”。七里河區頤河小游園填補了銀灘片區無大型綠地的空白,成為周邊市民每天的打卡之地。

    從“邊角料”到“金名片”,小游園不斷重構黃河沿岸城市空間,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民生活力。這些“綠色珍珠”不僅改善城市微氣候,更讓市民能親近黃河、感受生態之美。如今,全市167座口袋公園如珍珠般散落在街頭巷尾,85.6%的居住區被綠色覆蓋,實現“500米見綠、800米見園”的民生承諾,“城在綠中、人在景中、景在河邊”的沿黃生態人居格局已然形成。

    在優化城市綠化、惠及市民生活的同時,蘭州市也全力激活黃河流域發展動能,筑牢流域生態屏障。市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營造林97萬畝,完成退化草原生態修復治理20.55萬畝;林地面積由“十三五”末的219.72萬畝增加到283.9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十三五”末的8.35%提高到9.68%,預計“十四五”末可達到10.63%,“黃河之濱也很美”的城市名片愈發亮麗。

    站在黃河岸邊遠眺,水脈串聯起濕地與游園,綠意覆蓋了山坡與街巷,黃河干流奔涌向前,支流清澈蜿蜒,展現出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沿黃生態畫卷。

    抓雙碳促轉型 綠色發展見實效

    按照國家雙碳決策部署,近年來,蘭州市在強省會行動中,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主線,積極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笆奈濉逼陂g,蘭州市(含蘭州新區)碳強度下降指標為16%,較2020年碳強度累計下降12.65%,目標完成率79.1%,預計“十四五”末可基本完成碳強度降低目標任務。

    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配合省生態環境廳對轄區內的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等29家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開展碳排放核查工作,目前2024年度發電行業核查已完成,其他行業核查正在按國家要求有序推進。2021年起,國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將火電行業企業納入第一批試點進行交易履約,蘭州市6家發電企業在第一個(2019-2020年)和第二個(2021-2022年)履約周期中均100%完成履約清繳。2024年進入第三個履約周期(2023-2024年),蘭州市納入試點企業增加至7家,已全部完成第三個履約周期第一階段的履約清繳,清繳二氧化碳配額缺口量34.38萬噸。

    有序推進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試點建設以來,蘭州市建立了氣候投融資試點項目儲備庫和實施庫,實行動態更新和分級管理,優先對氣候效益良好、融資意愿強烈的項目開展重點產融推介。截至目前,已成功促成三批共12個項目達成融資簽約,總投資額480.126億元,獲得授信290.3億元,到位融資金額89.5億元,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00.716億元。融資項目涵蓋林業碳匯、光伏發電、固廢協同處置、生態廊道建設、污水循環利用、地巖熱供熱等多個領域。

    作為氣候投融資的重要生態載體,蘭州林業碳匯項目通過制度創新與市場交易,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今年第31屆蘭洽會召開前夕,市林草局協調多部門,推動蘭州館運營商通過購買林業碳票抵消運營碳排放——經第三方核算、市生態環境局審核,確認排放量296噸,市生態林業試驗總場以每噸30.5元的價格與運營商完成交易,總額9028元,成功實現大型活動碳中和。

    首單林業碳票交易的落地,標志著蘭州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邁出關鍵一步。

    市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說,通過開發森林資源獲取碳票收益,反哺造林綠化與資源管護,促進森林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協調發展,拓寬氣候投融資“點綠成金”路徑,讓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治碧水護黃河 繪就沿黃幸福卷

    “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近年來,蘭州市聚焦協同治理與科學治污,從多維度發力推動黃河蘭州段水質持續改善,同時帶動沿岸生態與民生福祉提升。在協同治理層面,蘭州市重點搭建跨區域聯動機制與生態補償體系,一方面與海東、西寧、臨夏、白銀、武威等周邊市州簽訂水污染聯防聯控協議,在枯水期、汛期實施聯動管控,發現水質異常時及時通告上下游地區同步排查、同頻共治,另一方面按照“保護責任共擔、流域環境共治、生態效益共享”原則,先后與白銀、臨夏簽訂兩輪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逐步構建起上下游貫通一體的水生態環境治理機制。

    自“十四五”規劃實施以來,蘭州市通過落地一批水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項目,持續夯實水質改善硬件基礎。目前已建成宛川河生態濕地、湟水紅古段水污染防治三期項目(已驗收),完成莊浪河流域永登段水污染防治、皋蘭縣蔡家河流域(三川口-蔡家河入黃口)水污染治理與水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同時積極推進永登縣莊浪河、皋蘭縣蔡家河、紅古區湟水河水污染治理項目,以及七里河區大金溝流域(范家坪—入黃口)水污染治理等工程。

    科技賦能與排污整治進一步提升了治理精細化水平。蘭州市新建19座水質自動監測站并分布于黃河干流及支流,在蘭州市生態環境信息中心大屏可實時呈現監測情況,觸發“發現問題—核實—管控”閉環流程,初步構建起黃河(蘭州段)精細化網格化監控體系,助力建立多部門、多層級協同治理長效機制。作為全國黃河流域12個入河排污口排查試點城市,自2020年起,蘭州市組織環保工作者以人工徒步方式對黃河干流及支流兩側展開拉網式排查,截至目前,已完成各類入河排污口整治3014個,占總數的99.7%。同時,圍繞河長制、碧水保衛戰等重點任務,通過定期調度、督辦通報、掛賬銷號等措施,狠抓工業、城鎮生活、農業面源等重點領域水污染防治,確保黃河水質穩步提升。

    經過一系列治理舉措,蘭州黃河流域水質治理成效顯著:多年來,黃河蘭州段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100%,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國家二類標準,實現一河凈水送下游。

    如今,黃河蘭州段兩岸濕地相連、蘆葦連片、候鳥成群,“串珠成鏈”的沿岸景點吸引各地游客,打卡黃河之濱成為新時尚,人們盡情享受生態修復帶來的福祉,黃河已成為蘭州人民的幸福河。

    “十四五”收官之年,這份水質改善的答卷為綠美蘭州建設注入堅實底氣。

    立足“十四五”生態建設的堅實基礎,蘭州市將繼續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持續發力,不斷擦亮“黃河之濱也很美”的城市名片,為筑牢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書寫更多精彩篇章。(蘭州日報首席記者 呂勝軍文/圖)

    來源:蘭州日報

    (責編:米媛、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