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m0mm0"></li>
  • <li id="m0mm0"></li>
    <tt id="m0mm0"></tt>
    <li id="m0mm0"><tt id="m0mm0"></tt></li>
  • <tt id="m0mm0"></tt>
    <tt id="m0mm0"><table id="m0mm0"></table></tt>
  • 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特別關注

    從“宇宙級合影”看創新中國(創新談)

    北 湖
    2025年10月13日08: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獲取“宇宙級合影”,反映出我國不斷提升的深空探測能力,彰顯了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決心,展現了持之以恒、孜孜求索,以長期主義、實干精神推動科技創新不斷攀登高峰

    國慶節當天,國家航天局發布了天問二號探測器在軌飛行期間獲取的探測器與地球合影圖像。畫面中,鮮艷的五星紅旗、白色的返回艙和遠處藍色的地球同框,被網友激動地形容為“宇宙級合影”。

    獲取“宇宙級合影”,反映出我國不斷提升的深空探測能力,彰顯了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決心。天問二號主要任務目標是對小行星2016HO3進行探測、取樣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對主帶彗星311P開展科學探測,整個任務設計周期約為10年。這一過程中,要實現弱引力條件下的采樣,攻克超遠距離測控等難題,任務周期長、技術難度大、風險高。是更智能的探測器、更可靠的運載火箭、更強大測控通信的共同托舉,讓天問二號不負“十年之約”,也讓中國創新閃耀太空。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從“東方紅一號”遨游太空到“嫦娥家族”書寫探月精彩篇章,從建成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到天問二號向小行星進發,中國航天追夢步履不停,這一切源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信念。當年,我國載人航天從零起步,在挑戰中前行,攻克載人天地往返、空間出艙、交會對接等尖端技術;月背著陸國外沒做過,立項時,有人問“要不要冒這個險”,正是擺脫了亦步亦趨“跟跑”思維,嫦娥四號任務才能創造“人類首次”。

    今天,在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工業軟件等領域,神州大地處處可見日新月異的創新創造。北斗導航提供全球精準導航定位服務,C919大飛機實現商業飛行,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穩居世界首位,CR450動車組鞏固擴大高鐵技術世界領跑優勢,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不斷取得進展……往高處攀登、向難處攻堅,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腳步堅實有力。

    獲取“宇宙級合影”,也展現了持之以恒、孜孜求索,以長期主義、實干精神推動科技創新不斷攀登高峰。航天系統規模龐大、系統復雜、技術密集、綜合性強,技術跨越需持久沉淀。圓探月夢想,我國確定“繞、落、回”總體規劃,經過20年持續努力,攻克月夜生存、月背與地面通信、月背智能采樣等技術,走出一條高質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測之路。天問一號火星首秀,天問二號開啟小行星探測,未來,天問三號和天問四號將分別開展火星采樣返回任務和木星系探測任務……我國行星探測工程啟動伊始,便設想了長遠的發展計劃,從而有了久久為功后的厚積薄發。

    近年來,我國強化基礎研究系統布局,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基地、優勢團隊和重點方向;鼓勵完善長周期評價機制,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研究“大問題”;發展耐心資本,為周期長、投入大的科創領域注入活力……登高望遠,創新更注重原創性,產業向深處攻堅,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搶占科技制高點夯實根基。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探索太空的腳步將邁得更穩更遠。發射天問二號,火箭入軌精度要求速度達到每秒11.2千米的同時,速度偏差不能超過1米。研制團隊在采用迭代制導技術的基礎上,運用末速修正技術,在分離前實時調整火箭的速度、姿態等,確保滿足入軌精度要求。從“嫦娥”攬月到“天問”探火,再到“羲和”逐日,航天人將每一次叩問太空之旅,當作新任務的起點,持續攀登科技高峰,才有了向更深更遠太空進發的底氣。

    今天,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日益深遠,這就更加需要我國廣大科技人員堅持“四個面向”,心無旁騖搞科研、一心一意謀創新,也需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創新生態,以實干補短板、鍛長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偉大事業始于夢想,基于創新,成于實干。天問二號正在浩瀚宇宙翱翔,讓我們期待它的更多好消息,期待創新中國帶給我們更多驚喜。

    (責編:席娟娟、邵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