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動黃土塬 長慶油田頁巖油開采走出雙贏路
深秋時節,在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嶺三聯輕烴裝置區,油井伴生氣被回收轉化為輕質油和液化氣。據介紹,該裝置日均可生產液烴超過100噸。截至目前,長慶油田已在陜北、隴東兩大區塊建成投運近40座智能輕烴站場,年回收伴生氣當量超過70萬噸。
近年來,長慶油田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度融入生產建設全鏈條,通過集約化開發、完善環保系統、推進新能源替代等措施,探索出一條“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的黃土塬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護雙贏之路。
位于子午嶺自然保護區邊緣的合H9平臺,通過斜交布井技術,僅利用不到4個足球場大小的用地,便高效開發了地下千萬噸級頁巖油資源。長慶油田第十二采油廠總地質師張洪軍表示:“該方式在生態敏感區域既能最大限度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又可充分動用資源,較傳統布井方式節約用地可達6個足球場大小?!?/p>
合H9平臺空地上,整齊排列的200多塊光伏板每日可發電8000千瓦時,完全滿足平臺用電需求,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900噸。近年來,長慶油田依托大平臺集約布井模式,充分利用井場間隙空間建設光伏發電設施。目前,全油田已建成2780座光伏發電站,累計發電量突破9億千瓦時。光伏矩陣已成為黃土塬上一道新的綠色風景線。
生態保護不僅要“省地”,更要“添綠”。2023年,長慶油田與慶陽市華池縣政府共同啟動“國家級頁巖油低碳智能化示范基地碳匯林”項目,500畝碳匯林預計可實現固碳9217噸。同時,在頁巖油開發區建成2萬噸級二氧化碳吞吐補能示范區,目前已累計注入二氧化碳6.2萬噸,實現了“補能”與“減碳”雙重效益,為頁巖油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針對頁巖油開發中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長慶油田研發“兩級沉降+氣浮/生化”處理工藝,使每日9700立方米采出水實現100%回用,年減排大氣污染物2億立方米。此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油泥也通過“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從源頭上杜絕了污染。
長慶油田的實踐表明,通過技術集約化、能源清潔化、管理閉環化,頁巖油開發能夠實現生態保護與能源生產的深度協同,這一經驗也為同類油藏的綠色開發提供了可復制樣本。(肖丹 楊欣 李金鑫)
來源:長慶油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