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明珠煥新彩 黃河之濱展芳容
全力構建全域大景區 蘭州文旅發展實現精彩蝶變
“十四五”時期,是蘭州錨定強省會戰略、打造“黃河之濱也很美”城市文旅品牌的關鍵五年。5年來,蘭州立足“黃河之都·絲路明珠”文化定位,緊扣“文旅強市”目標,以黃河文化為根脈,以融合發展為路徑,以全域大景區發展為核心,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交出了一份“可感知、可體驗、可傳播”的文旅發展答卷,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蘭州篇章貢獻文旅力量。
黃河古都煥發現代文旅璀璨光芒
作為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如今的蘭州已成為享譽中外的“西部黃河之都、絲路山水名城”。5年來,蘭州以強省會行動為總牽引,縱深推進1139工作部署,認真落實全市文旅融合大會精神,全面推進文化強市、旅游強市建設,全市旅游人次、旅游總花費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蘭州文旅影響力、競爭力、美譽度大幅提升。
今年國慶中秋長假,“黃河之濱”成為八方游客的熱門目的地。從“黃河之濱也很美”的口碑傳唱到“黃河很美,將來會更美”的美好期許,蘭州以“煙火氣”與“詩意感”兼具的文旅供給,交出了一份成色十足的假日成績單。
據統計,假期全市累計接待游客663.8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40.07億元,按可比口徑分別同比增長10.9%和12.95%;其中連續五日接待游客超80萬人次,連續三日接待游客突破90萬人次。
令人振奮的成績背后,是“十四五”期間市委、市政府的統籌謀劃,是5年來市直各部門各區縣的同心同向、奮勇爭先,是蘭州人民的樸素善良、熱情好客,更是蘭州文化、蘭州美景、蘭州美食的厚積薄發。
“十四五”期間,蘭州市圍繞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和“精致蘭州、文化蘭州、詩意蘭州”發展定位,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不斷加快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樹立“黃河之濱也很美”品牌形象,持續放大文化旅游的綜合效益,推進旅游業優質、高效、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著力把蘭州打造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旅游名城、中國黃河文化旅游之都、中國西北旅游集散中心和西部旅游大環線重要樞紐站,實現了文化旅游強市發展目標,讓金城蘭州煥發出現代文旅的璀璨光芒。
“1231”旅游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文化旅游事業的繁榮是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手段,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剛性需求,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消費、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對外交往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碧m州市文旅局負責人表示,“5年來,為全面推進蘭州市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蘭州市文旅局根據《甘肅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等文件精神,結合《蘭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和全市旅游業發展實際,在全力構建全域大景區旅游發展新格局、著力建設特色旅游景區和線路、推進旅游項目集群發展、加快鄉村旅游品牌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p>
5年來,蘭州市發揮省會城市中心輻射帶動作用,全面構建“一個核心、兩大區域、三個板塊、一條環線”的“1231”旅游發展格局,以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為核心,都市休閑康養度假區、農業觀光體驗區為兩翼,全域旅游、夜間旅游、研學旅游板塊協同發展,金城旅游大環線穿珠引線連片,形成點上有精品、線上有風景、面上有產業的發展態勢,成功構建起全域大景區旅游發展新格局。
蘭州市還著力推廣水墨丹霞景區自然景觀游、白塔山景區人文景觀游、蘭山景區休閑健身游、興隆山景區森林田園觀光游、仁壽山景區民俗文化游、吐魯溝景區歷史文化游、石佛溝景區生態康養度假游、黃河樓景區文化體驗游、金城公園景區文藝娛樂游等特色旅游線路,為國內外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旅游選擇。
同時,依托青城、連城、河口、什川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積極打造鄉村旅游特色小鎮,顯著推進了田園觀光、文化休閑、生態體驗、鄉村民宿、康體養老等新業態發展,成功構建出運營成熟、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集聚區。
文化強市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蘭州的文化根脈,深植于黃河文明的厚重土壤。五年來,蘭州市聚焦文化強市建設,統籌做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業、以文潤城四篇文章,以彰顯“印象黃河”“煙火蘭州”“詩意蘭州”為牽引,先后印發《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行動方案》《蘭州市公共文化惠民行動方案》《蘭州市景區提質擴容和精品線路打造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舉措,有序推進文藝創作、產業打造、遺產保護、文化惠民事業實現倍增。
5年來,舞臺藝術精品創作、精品旅游產業項目打造捷報頻傳,音樂劇《飛天》入選“五個一工程”獎、兒童劇《大豆謠》榮獲紅梅獎,《絲路花雨》《大夢敦煌》駐場演出、商演受熱捧,《風起大漢》《舞馬丹霞》等旅游項目全面發展,蘭州市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館。
金天觀等兩個文保項目入選全國重點文保項目、5處文物遺存晉升省級文保單位,新培育省市非遺代表性項目50項,黃河文化藝術周等在金城關大舞臺輪番上演,“黃河大合唱”等群藝活動火爆出圈,奧體中心演唱會經濟持續發力,全市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黃河成為最鮮明的蘭州印象。
從“單一觀光”到“全域體驗”的場景革命
“十四五”以來,蘭州以“文旅+”為抓手,全力推動“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融合,打造“主客共享、近悅遠來”的文旅新生態,實現了從“單一觀光”到“全域體驗”的場景式革命。
5年來,蘭州市依托百里黃河風情線,串聯中山橋、白塔山、黃河母親雕塑等20余個節點,建成并開放“讀者印象”精品街區、水墨丹霞景區、黃河樓景區等標志性項目,用“黃河之韻”點亮生態文旅。
其間,蘭州市積極開拓體驗式和參與式文化旅游項目,成功建立了6個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其中,黃河樓景區融觀光旅游、生態景觀和歷史文化于一體,推出了“黃河頌·《大有蘭州》實景演出”;水墨丹霞景區建成7個觀景臺,以及沙韻駝鈴景觀大道和丹霞棧道等特色景點,累計吸引游客達38.87萬人次。
蘭州是甘肅乃至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甘肅紅色旅游重要的游客集散地。5年來,蘭州整合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蘭州戰役紀念館、甘工委紀念館、皋榆工委紀念館等紅色資源,根據不同時期持續推出各類主題鮮明的紅色研學線路,成功打造出“紅色課堂+情景演出+互動體驗”模式。2021年以來,蘭州紅色旅游接待游客人次逐年增長,全市現有各類革命遺址86處,其中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48處,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12處,革命領導人故居12處,烈士墓7處,紀念設施7處,“紅色蘭州”影響力躋身全國前列。
鄉村旅游轉型升級推動城鄉融合
“十四五”期間,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的時代浪潮下,鄉村旅游成為激活蘭州市農村發展潛能、推動城鄉融合的重要引擎。
從單一的田園觀光到全域化的深度旅居體驗,從零散的景點打造到系統化的產業融合,蘭州通過創新業態模式、整合全域資源、推動多元融合,實現了鄉村旅游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也為西北城市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探索出一條極具特色的鄉村旅游轉型升級之路。
目前,蘭州鄉村旅游已形成全域覆蓋、多點開花的格局,構建起包含觀光園區、休閑農莊、鄉村民宿、康養基地等多元業態的產業鏈?,F有鄉村旅游景區30家(4A級8家,3A級18家,2A級4家);擁有3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5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3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縣、24個省級旅游示范村及21個省級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353處鄉村文物、13個鄉村記憶博物館、17家鄉村旅游民宿、741戶農家樂和19個鄉村戶外露營地等資源,織就了鄉村旅游網絡。
其中,皋蘭上車村、榆中浪街村等村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永登苦水街村、榆中李家莊村等村獲得“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稱號;皋蘭縣、永登縣等成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縣;河口古鎮獲評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棲云小鎮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黃河驛·窯洞康養民宿獲評全國甲級旅游民宿。
“蘭州鄉村旅游正從‘單一景點打卡’向‘全域鄉村生活體驗’轉變?!碧m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推進“鄉村旅游+康養”“鄉村旅游+數字文旅”等新業態,推動河口古鎮、榆中星畔生態小鎮等項目提質升級,讓鄉村旅游成為“近者悅、遠者來”的詩意棲居地。(記者 李超)
來源:蘭州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