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m0mm0"></li>
  • <li id="m0mm0"></li>
    <tt id="m0mm0"></tt>
    <li id="m0mm0"><tt id="m0mm0"></tt></li>
  • <tt id="m0mm0"></tt>
    <tt id="m0mm0"><table id="m0mm0"></table></tt>
  • 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文化·旅游

    長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寶展亮相武漢

    觀器物之美 品長江之韻

    本報記者 田豆豆文/圖
    2025年10月15日06: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從玉之溫潤,到瓷之典雅,從漆之明艷,到金之璀璨……長江文明,源遠流長;器物之美,震撼人心。

    9月下旬,“江流萬古——長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寶展”在湖北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開展。作為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的重要展覽,來自湖北、湖南、浙江、江蘇、四川、重慶等9省市30多家文博單位的160件(套)文物精品匯聚于此,集中展現了長江文明的美學風格及其發展流變的歷史脈絡。

    展覽按玉器、漆木器、青銅器、金銀器、陶瓷器五大器類,分為“瓊琚凝華”“漆韻流光”“鐘靈彝秀”“浮光躍金”“土火之藝”5個單元,系統梳理了長江流域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器作工藝特色與藝術成就,呈現古代長江文明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

    造型靈動,折射文化信仰

    距今5300年—43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代表性文化之一,良渚文化的一大特點是玉器造型精美、種類繁多。三叉形器是良渚文化中獨特的玉器,迄今為止僅在良渚文化中心地區的大型墓葬中有少量出土,十分稀有珍貴。

    此次展覽的第一件文物是浙江余杭瑤山遺址出土的獸面紋三叉形器。它三叉平齊,底端呈圓弧形,正面主體以流暢的線條刻畫獸面紋,三叉上端分別刻有3組羽毛紋飾。獸面有一對圓形的大眼睛、長條形的鼻子和微笑般的弧形大嘴。此器出土于良渚文化貴族男性墓葬,應作為發飾使用,其造型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據介紹,獸面紋在古代玉器、陶器、青銅器等各類器物中廣泛應用,有著吉祥守護、權力標識等多重寓意。

    奔流不息的長江滋養了沿岸的居民,孕育了璀璨絢爛的文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長江文明的重要內涵,體現在一件件瑰瑋奇麗、充滿生命力的文物中。

    楚文化是先秦時期長江文化的代表,以紅、黑為主色調的漆木器是楚文化的典型器物。此次展出的戰國時期透雕鳳鳥斗蛇瑟座為湖北荊州博物館藏漆器精品,通體髹黑漆,并用紅、黃二色彩繪花紋,雕工精細,鳳鳥與蛇造型靈動、栩栩如生。精美的漆木器不僅展示了楚人的工藝水平,也體現了他們的精神信仰。鳳鳥嘴銜蛇尾、爪握蛇頭,頗具力量和動感,既表現了鳥蛇爭斗的自然場景,也反映了楚人對鳳鳥的尊崇。

    精工細作,凝結美學追求

    楚文化中的鳳鳥崇拜,黃河文化對龍的信仰,均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龍鳳結合,意味著中華文明百川歸海、融合統一。

    來自河南南陽的一對龍鳳紋玉龍,刻畫了龍鳳呈祥的美好圖景。這對春秋時期的玉器,由一塊黃色透閃石精雕細刻而成,雕鏤完成后對剖為二。其圖案構思奇巧,中有一龍,玉龍邊緣刻出5個鳳首,龍鳳之間祥云盤繞,構圖和諧,色澤溫潤。

    同樣來自河南南陽的青銅神獸,以其獨特的外觀和精巧的工藝,令參觀者贊嘆不已。神獸為龍首、蛇頸、虎身、龜足、豹尾,雙目圓睜,牙齒鋒利,給人以既兇猛又可愛的印象。頭部以6只小龍構成角,背部還攀附著一只小獸,整體造型十分靈動。它是楚文化藝術風格的突出代表,反映了楚人豐富而浪漫的想象力,也展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藝,堪稱春秋時期楚國青銅器的巔峰之作。

    來自江西景德鎮的瓷器精品同樣展示了古人的匠心。紅、黃、藍、綠四色瓷瓶并排擺放,鮮艷的色澤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清光緒年間景德鎮御窯生產的郎窯紅觀音尊,紅得莊重、紅得透亮。郎窯紅,又稱郎紅,是名貴的傳統紅釉之一。郎窯紅的燒制條件非??量?,不僅需要1300℃以上的高溫,器物在窯中擺放的位置、燃料的挑選、熄火的時機也十分講究,每個細節造成的微小差異都會影響釉色和成品質量。不知經歷了多少次失敗,才成就了這些傳世精品。

    不論是華麗的金玉,還是雅致的瓷器,每一件藝術珍品的背后,都凝結著古人對美的孜孜以求、對工藝的精益求精。

    物畫相映,再現古人生活

    器物是了解古人生活最直觀的載體。杯盤鼎鑊,用于古人的一日三餐;玉佩金飾,裝點著古人的服裝發型。一些器物上還有圖案,直接表現了古人的生活場景。策展人將文物置于古代繪畫背景中,二者相互印證,相映成趣。

    來自荊州博物館的豬形酒具盒為戰國時期漆木器佳作,呈雙頭豬造型,憨態可掬,紋飾精美,可以內置酒杯,十分實用。最有趣的是,豬身的8幅漆畫描繪了楚國貴族從狩獵到宴飲的整個過程,生動反映了楚國宴飲文化。

    銀釦金銀箔貼飾云氣鳥獸人物紋漆奩是西漢時期的漆器精品。它來自江蘇揚州,圓形的大盒子里裝著形狀各異的小盒子。這些盒子是做什么用的呢?從文物背后展墻上放大的《女史箴圖》畫面中便能找到答案。圖中的貴族女子正在對鏡梳妝,面前擺放著打開的妝奩盒和各種小盒子,有的裝胭脂水粉,有的裝眉筆唇刷。文物與古畫相映,令人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2000多年前美人化妝的場景。

    江蘇南京將軍山出土的明代鑲紅寶石金冠精美絕倫,層層疊疊的祥云紋“花瓣”組合成一朵盛開的蓮花,“花心”上方鑲嵌著一顆晶瑩閃亮的紅寶石,更顯雍容華貴。如此華麗的金冠戴在美人頭上是什么樣子呢?展墻上印著元代張渥《九歌圖》,圖中女神湘君頭上戴著類似的金冠,風采動人。

    “土火之藝”單元展示了各種精美的陶瓷器,展品背后的弧形墻面上裝飾著一幅長卷,內容為清代王致誠《陶冶圖卷》,細致描繪了工匠制坯、畫坯到上釉、燒制的全過程,讓觀眾了解陶瓷精品是怎樣生產出來的。

    此次展覽也如一幅長卷,徐徐鋪展出長江文明的魅力。

    (責編:席娟娟、邵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