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提質效 城區有顏值 民生有溫度
蘭州“小縣大城”建設繪就城鄉共興新圖景

永登縣濱河路

榆中縣城一角
“十四五”以來,蘭州市緊盯“功能再完善、環境再優化、品質再提升”重點任務,聚焦特色產業、城市功能攻堅破題,引領“小縣大城”高質量發展??h域產業化帶來新的機遇,政策扶持讓小縣城煥發出勃勃生機。遠郊四個縣區,圍繞結構布局優化、產業集聚提速、公共服務提質、基礎設施提檔四大方向精準發力,擘畫一幅綠色轉型、民生改善、城鄉共興的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強化產業支撐 筑牢“大城”根基
日前,記者在紅古區蘭州鋁業有限公司質量檢驗中心看到,新引進的煤質智能管控系統正高效運轉,實現了煤炭采、制、化、存、取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不僅降低了勞動成本,減少了人為干預,還顯著提升了工作效率。
作為國家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紅古區開啟轉型發展之路。自2013年以來,該區累計關閉小煤窯29家、清理煤場330余家,礦區開采規??s減70%以上。面對挑戰,紅古區依托煤炭、電力、建材等傳統產業基礎,精心培育高端炭素、有色冶金等七大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先進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朝著百億級工業園區目標穩步邁進。
近年來,榆中縣錨定“產業強縣”目標,圍繞“3+2”現代產業體系,以“一中心一片區”為載體,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農業上,做好種子種苗、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三篇文章”,加快現代寒旱種業創新谷建設,拓展高原夏菜產業“4.0版本”,種子種苗輸出能力突破5.5億株(粒)。工業上,推動和平工業園、農產品加工產業園、裝配式產業園融合發展。做強食品加工、新能源等一批十億級產業集群,規上在庫企業17家,同比增長183%,推動傳統工業向新型工業升級,預計二產增加值增速達到13.6%。三產上,立足文化旅游、商貿物流、總部經濟“三個融合”。推動重點商圈和大型商業綜合體提檔升級,三產增加值增速達到6.6%,推動實現“以產興城、以城聚人、人城產共榮”的良性循環。
產業培育是永登縣發展的關鍵著力點。在都市型現代農業領域,永登縣加快建設5大特色農業產業園、5條高效農業產業帶、5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朝著打造百億級樹屏食品產業園的目標邁進,力爭一產增加值增長8.5%。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永登縣大力推進寶鎂西鐵、大有煤礦、七山光伏三期30萬千瓦等項目建設,完成12家企業升級改造,實施5家企業大規模設備更新,助力水泥等建材行業在百億級交通項目建設的契機下企穩回升。在文旅融合方面,永登縣以魯土司吐魯溝景區規劃建設為核心,串聯優質文旅資源,打造精品文旅線路,推動文旅產業全域發展,力爭三產增加值增長8.5%。
皋蘭縣位于蘭州主城區、蘭州新區和白銀市區三角重心,正面臨“主城北拓、新區南下、蘭白一體”的重大發展機遇。皋蘭縣以強省會為總牽引,探索“小縣大城”模式,以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為主線,做強做優工業園區,著力打造“一城四區”。
在壯大特色產業方面,皋蘭縣聚焦工業主導型發展定位,加快三川口工業園區整合提升,推進蘭鑫鋼鐵年產120萬噸焦化、金沙河糧食加工基地等工業項目15個,建成太平山2號水庫主體工程,堅持以園興工、以產立園、以企促產,工業園區經濟總量達到27.33億元。積極構建“7+N”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成功培育龍山滑雪場等“下轉上”企業4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達到34家。全力支持豐恩皋蘭現代物流園做大做強,園區企業入駐率達95%以上,月均貨運吞吐量超400萬件。以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為主線,實施農業產業提質增效行動,成功認定省級瓜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健全落實產業獎補政策,建成育雛育成一體蛋雞養殖場等項目7個,帶動形成1.8萬畝禾尚頭小麥、1.1萬畝白蘭瓜、2.7萬畝優質林果、8萬畝設施蔬菜的種植格局,5000頭牛、14萬頭豬、15萬只羊、78萬羽蛋雞養殖規模。
統籌城鄉融合 提升城市形象
今年入夏以來,榆中縣城里,60余名“文明使者”采取“雙班制”輪崗模式,分布于健身廣場十字、縣政府十字等8個重點路口。通過崗前碰頭明確當日重點、崗中隨時聯動處置、崗后匯總問題的方式,構建“每人盯守具體路段、每個時段有人負責、每個點位責任到崗”的治理體系。
這是城關鎮聯合榆中縣城市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城關交警中隊、城關派出所,整合鎮執法隊與社區志愿者力量,通過“勸導+執法”的協同模式,扎實開展街面綜合整治的行動之一。為深入推進“小縣大城”建設,進一步提升城鎮精細化治理水平,榆中縣城關鎮以“三個明確”為整治工作保駕護航:明確任務清單,為整治工作畫好“路線圖”;明確責任分工,為每位工作人員戴上“緊箍咒”;明確推進節奏,為整治行動把好“進度表”。一系列精準舉措讓堵點變通點,亂點變亮點,新面貌為“小縣大城”建設注入生動實踐。
在“小縣大城”建設中,紅古區以海石灣中心城為核心,按照“東改西治、南拓北擴、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的開發理念,輻射帶動平安工業聚集帶、窯街工礦服務帶、花莊農業示范帶、大通河生態經濟帶協同發展。截至目前,海石灣中心城建成區面積達6.85平方公里,形成“五縱四橫一環”路網框架:“五縱”為方正路、復興路、中和路、花莊路、紅山路;“四橫”為大通路、平安路、紅古路、龍源路;“一環”為北環路與濱河路閉環。累計建成道路43條,總長度51.54公里,道路面積134.51萬平方米,盤活土地資源超2000畝,為產業集聚和人口導入奠定堅實空間基礎。
建設美麗生態 厚植“幸福不動產”
“十四五”以來,榆中縣憑借良好的生態優勢加快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讓美麗生態成為群眾的“幸福不動產”。
榆中縣通過“微改造”“精提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通過實施“三北”防護林、黃土高原綜合治理、天然林資源保護等重點工程,4年累計完成造林綠化約4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升至16%。
多年來,皋蘭縣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施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治理、蔡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治理等項目,空氣優良天數達標率88%,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土壤環境總體平穩。深入開展“村村萬樹·綠美鄉村”行動,加快實施“三北”防護林六期等項目,完成縣城東西兩山春季造林任務,栽植各類苗木210萬株。
厚植綠美底色,推動城鄉融合。永登縣全域推進村村萬樹·綠美永登建設;創建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推動生態項目實施,打造更加優美的人居環境。同時,永登縣通過踐行“兩山”理念,落實黃河戰略,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爭創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與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通過常態化推進“兩河一溝”和河湖“清四亂”行動,“兩河”流域斷面水質均100%達標,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系統開展生態綜合治理和國土綠化行動,莊浪河生態發展共同體、呢嘛沙溝整治等項目順利推進,完成人工造林26萬畝、封山育林16萬畝、退化林修復2.7萬畝,森林覆蓋率逐年提高。
紅古區堅持生態產業與城市品質協同發展,以“精品紅古”行動為牽引,打造精品街巷、精致廣場5個,實施紅山路小游園、川海大橋兩側小游園建設及濱河路沿線園林景觀提升改造,2024年新增綠地16.37萬平方米。高標準建成湟水河—大通河交匯段生態廊道,2025年新增金河煤礦小游園8706.83平方米、下窯社區小游園3734.13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8.17%。(記者 楊貴智 文/圖)
來源:蘭州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