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10-17 08:57)
2025“世界市長對話·敦煌”會場布景。 本報記者 宋朝軍攝 中外嘉賓參加“世界市長對話·敦煌”開幕式。 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攝 外國嘉賓參觀了解莫高窟風沙環境綜合治理項目。 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攝 外國嘉賓在敦煌印局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10-16 11:02)
所有辛苦化作前行力量 ■ 姚智慧 吉林長春 9月末,沈白高鐵正式通車。一列列“復興號”在黑土地上疾馳,穿過斑斕山色,抵達長白林海。 沈白高鐵首發的“復興號”高寒智能動車組,便是從我們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線的。作為生產線上的一份子,我備感自豪。15年來,我在裝配一線先后參與CRH5型動車組…[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10-14 07:12)
據新華社蘭州10月13日電(記者任延昕、何問)10月13日,“世界市長對話·敦煌”活動在絲路古城甘肅省敦煌市開幕。來自10個國家的市長、市長代表、駐華使節、青年漢學家等中外嘉賓參加論壇,共同探討文化城市治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與會期間,嘉賓們緊扣“文明交響 和合共鳴”主題,重點圍繞文化城市的資源稟賦…[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10-14 06:57)
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博物館熱”持續升溫。不少游客為了一座館,奔赴一座城,各地博物館也紛紛創新展陳方式、推出多彩活動、延長開放時間,回應群眾需求。 從1905年建成第一座公共博物館至今,我國博物館事業已走過120年。歲月賦予了博物館什么?歷史的積淀,文明的見證。博物館又“進化”成了什么模樣?滋…[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10-13 08:56)
本報蘭州10月12日電(記者曾亦辰)近日,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甘肅省數據市場培育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旨在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促進甘肅建設服務省內、輻射西部、融入全國的區域性數據流通交易服務體系。 《方案》圍繞構建開放透明的數據市場規則體系、激發需求牽引的數…[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10-13 08:44)
本報張掖10月12日電 (記者宋朝軍)甘肅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近日發布消息,歷經持續科研追蹤,黑鸛遷徙研究取得階段性突破。 自2022年啟動黑鸛遷徙研究以來,保護區已累計為25只黑鸛成功安裝衛星定位跟蹤器。研究團隊發現,黑鸛種群擁有相對固定的“飛行走廊”與停歇站點。團隊初步掌握了在張…[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10-11 09:06)
“吃魚去!” 在甘肅省蘭州市永登北站,高鐵列車剛剛停穩。不少旅客還沒出站,就紛紛給一家漁莊打電話詢問座位情況。幾公里外,漁莊經營者張國慶在后廚忙得熱火朝天。從高鐵站到他的漁莊,只有幾分鐘車程。 去年6月,蘭張高鐵蘭武段正式開通運營,蘭州市永登縣,這個地處西北、常住人口不到30萬的小縣城,結束了不通高…[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10-09 09:29)
正是不斷創新、持續進化,涵養了“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氣質,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 人類文明起源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是什么?彩陶。我國史前彩陶藝術的絢爛篇章在哪?莫過于距今約5000年的馬家窯文化。為什么馬家窯人如此擅長彩陶藝術的創作?這在史學界一直是個“謎”。 解謎需要考…[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10-05 08:51)
“正在充電……”聽到提示音,確認好屏幕數據,游客張寧和家人就去服務區大廳休息了。 和張寧一樣,在甘肅武威“涼州印象”主題服務區,不少人停車充電。一排排充電樁前,各種類型的新能源汽車正在接受“補給”。 國慶、中秋假期,張寧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從陜西西安出發,自駕新能源車前往河西走廊旅游,武威的“涼州印象…[詳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09-30 09:58)
9月25日,全球規模最大的煤電碳捕集示范工程在華能甘肅正寧電廠圓滿完成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入運營,年捕集二氧化碳達150萬噸,相當于處理60萬輛汽車一年的碳排放量,技術和裝備實現全國產化。該項目的成功投運,標志著我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百萬噸級工業化示范應用邁上新臺階,有助于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