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文化·旅游

以規范公示倡導文明旅游(民生觀)

程 晨
2025年08月21日09: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以規范公示倡導文明旅游(民生觀)

在規范中推進公示機制,在平衡中彰顯治理智慧,方能讓文明成為旅途中最美的風景

北京八達嶺長城檢票口的電子大屏上,滾動播放著今年5月5名游客在長城上刻劃被公安機關處以5日拘留并處200元罰款的信息。其中,游客個人信息包括性別、籍貫,以及模糊了的姓名。這一幕引發網友熱議和支持。

“到此一游”“某某愛某某”的刻劃在名勝古跡的建筑、樹木、欄桿上并不鮮見,在長城的一些烽火臺上甚至“集中連片”。旅游觀光中,亂丟垃圾、破壞景區設施、插隊、傷害動物等行為也時有發生。公布違法者部分個人信息,既是對這些行為的有效懲戒,又是對文明旅游理念的有力倡導,有利于維護景區秩序、保護文物古跡,對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有著深遠意義。

公示違法行為,有效提升違法成本,直擊“微小違法”治理的痛點。文旅場景中的違法行為,往往具有單次危害小、取證難度大的特點。游客在景區刻字留名等行為,單次造成的損失或許有限,對景區來說,受制于人力、技術等條件,往往難以及時取證,即便查處也多以口頭警告或小額罰款了事,難以形成有效震懾。公示相當于引入社會監督,倒逼游客文明素養提升。

公開公示的價值,不僅在于對個體的懲戒,更在于對社會心態的引導,有利于推動形成不敢違、不能違、不想違的文明旅游生態。對違法者而言,這種“名譽代價”往往比單純的經濟處罰更具約束力,有利于規范行為;對潛在違法者而言,公示的案例是最直觀的警示教材。網友普遍認為曝光比罰款更有用,這種共識背后,是社會對文明旅游的集體期待。當公示行為與公眾價值觀形成共鳴,也許能逐漸催生行動自覺。

當然,公示也要把握尺度,在懲戒與尊重間找到平衡。八達嶺長城景區的此次公示便模糊了當事人姓名,將其中一個字用“某”代替,沒有暴露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同時,公示機制可以逐步完善,如根據違法行為的情節輕重、社會危害程度,差異化設置公示時長與范圍,實現更加精準的懲戒,做到過罰相當。這樣,既能保證懲戒的針對性,又能體現治理的溫度。

在規范中推進公示機制,在平衡中彰顯治理智慧,方能讓文明成為旅途中最美的風景。

(責編:高翔、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