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四十六載 經典舞劇再綻芳華
舞姿更優美場景更豐富劇情更流暢 新版《絲路花雨》奉上沉浸式文化盛宴

新版《絲路花雨》劇照
敦煌壁畫上的“飛天”衣袂翩躚,跨越千年的駝鈴聲與琵琶聲交織成韻……連日來,甘肅省歌舞劇院傾力打造的“八個一”文化品牌扛鼎之作——2025年新版《絲路花雨》,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在黃河之濱重磅亮相,引起了到場觀眾的交口稱贊和文藝界人士的熱議。
大家一致認為:“這場承載著中華文明交流互鑒精神的文化盛宴,不僅是對經典舞劇的致敬與傳承,更是一次立足當代、面向世界的藝術創新,標志著這部誕生于改革開放初期的民族舞劇經典,在新時代續寫了璀璨華章?!?/p>
大幕落下,記者帶著心中的感慨和濃濃的好奇,采訪了此次新版創排的諸位主創以及相關親歷者,探尋了這部舞劇誕生46年來常演常新背后鮮為人知的“蛻變”故事。
守正:46年耕耘譽滿天下
1979年5月23日,源自莫高窟千年壁畫的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在甘肅的藝術舞臺上誕生,首演即引發全國轟動,成為改革開放后甘肅文化“走出去”最早的藝術典范。截至目前,該劇已累計演出超4000場,先后出訪40多個國家和地區,觀眾近550萬人次,被成功載入中華民族藝術史冊。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四十多年來,《絲路花雨》始終堅守文化傳承與創新并重的理念,其經典價值歷久彌新。
原甘肅省歌舞劇院院長陸金龍是《絲路花雨》劇組第六代“掌門人”,他回憶說:“初創時期的《絲路花雨》是有歌有舞的,當時全院集中創排,所有人員都成為這部劇的‘復合型’演職人員,我也參與了聲樂伴唱,還進入群眾演員排練?!?/p>
七下敦煌中,經過甘肅藝術家們不斷摸索和修改,《絲路花雨》也是數易其稿,劇名先后由《敦煌曲》《絲綢之路》最終定為《絲路花雨》。其間,舞劇的形式也被不斷完善,不僅去除了歌唱的部分,還刪減了冗長的情節。
“隨著時代的發展,《絲路花雨》經歷了多次版本迭代與創新提升?!标懡瘕埜嬖V記者:“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全國各地優秀舞劇作品不斷涌現,《絲路花雨》也面臨新的挑戰?!?/p>
2008年,甘肅省歌舞劇院下定決心重排《絲路花雨》,為北京奧運會進行獻禮演出。在故事主體結構不變、音樂主旋律不變、敦煌舞特色風格不變的情況下,用現代藝術表現手法進行了改編,把節目時間由之前的2小時10分壓縮至1小時45分,在音樂設計上由以民樂為主改為以交響樂為主,既添加了時尚元素,又使舞劇更具時代感、觀賞性和感染力。
2016年,《絲路花雨》新創排2016版為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開幕式獻禮演出,讓這部經典作品以新的姿態持續煥發生機。
一級演員、一級編導、甘肅省歌舞劇院副院長王瓊與《絲路花雨》同歲,既是這部劇中的第12位英娘,也是在舞臺上跳得最久的英娘。據她回憶,這些年來,劇組在服裝、舞美、音樂、演出時長上,都按照舞劇的國際標準來執行,并大膽嘗試通過投影技術、大屏技術等現代數字化技術,不斷契合當下觀眾欣賞需求。
王瓊說:“這不僅是一曲中外友誼的頌歌,更是絲路文化包容與交流的核心藝術體現,通過藝術形式有力表達了中國聲音、展示了中國品格和力量,成為連接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甘肅最靚麗的文化名片之一?!?/p>
46年的藝術耕耘亦收獲滿滿,《絲路花雨》先后榮獲中國文化部頒發的創作一等獎和演出一等獎、中國文化部優秀保留劇目大獎、“2015-2016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等行業殊榮。
創新:兼具歷史厚重感與當代審美性的文化盛宴
如今,舞劇《絲路花雨》作為中國舞劇的里程碑之作,歷經46載在舞臺依然熠熠生輝。特別是2025年新版《絲路花雨》的主創團隊匯聚了國內頂尖的藝術人才,為該劇的創新提升提供了堅實的創作保障。
此次,主創團隊堅守“守敦煌舞韻之根,創時代表達之新”的原則,通過敦煌舞語匯復原與現代舞蹈技術糅合,引入現代舞臺技術設備和手段,為觀眾呈現出兼具歷史厚重感與當代審美性的文化盛宴。
“2025年新版《絲路花雨》在藝術表現方面進行了全面革新,既傳承經典又注入新的活力?!睋V此次2025版創排的總導演趙小剛為閑舞人工作室創始人,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身兼導演、編舞、制作人、一級編導,多次擔任中國舞蹈“荷花獎”評委。
他告訴記者:“《絲路花雨》是敦煌舞的開山之作,新版在舞蹈動作的設計上,不僅追求原汁原味,更注重創新融合。尤其對敦煌舞的刻畫和表現上,在保持‘S’形舞姿舞蹈韻律的基礎上,技術和難度上進行了較大升級,讓舞蹈動作更加流暢、優美,充滿力量感和動態美?!?/p>
同時,此次新版在舞蹈編排上也大膽創新,巧妙地將現代舞蹈元素與敦煌舞相結合,讓觀眾在欣賞經典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現代藝術的魅力。其中,序幕恢復了飛天、六臂神等經典造型,運用道具飛天車實現壁畫中飛天祥云漫步在舞臺還原;一幕、五幕中竇虎單人舞進行了重新編排,增強了人物性格的舞蹈表現力;新加入的男子羯鼓舞氣勢恢宏,展現了盛唐時期的陽剛之氣。
“劇情上,我們恢復了敬香場景,使故事發展更加連貫流暢?!壁w小剛說:“同時,全劇在單、雙、三技術技巧以及刺繡舞、酒舞、黑巾舞等重要群舞舞段都進行了技術加強,進一步提升了舞蹈的藝術水準和觀賞性?!?/p>
使命:從“文化瑰寶”到“時代IP”的精彩蛻變
作為甘肅省歌舞劇院“八個一”文化品牌的核心載體,新版《絲路花雨》的誕生,不僅是藝術創作的突破,更是文化傳承創新的生動實踐,堪稱是從“文化瑰寶”到“時代IP”的一次精彩蛻變。
記者了解到,此次新版創排工程啟動于2023年2月,劇院深知,《絲路花雨》作為甘肅省文化名片,提升工作絕非兒戲,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對經典產生巨大的影響,為此,甘肅演藝集團率先召開專家論證會,邀請敦煌研究院學者、舞蹈理論家、老一輩藝術家等共同擘畫提升方向。
2024年,該劇被列入甘肅省“八個一”文化品牌重點項目。
據王瓊介紹,作為甘肅省“八個一”文化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2025年新版《絲路花雨》的創排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全程指導,獲甘肅省藝術基金2024年度舞臺藝術類大型舞臺劇項目資助。
她由衷地表示:“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增強觀眾的觀演體驗,新版在中場休息時增加了主演與觀眾互動、贈送小禮物環節。謝幕環節,更有46年劇目回顧視頻播放,旨在用回望的方式致敬46年來的點點滴滴,也是對一直支持和陪伴舞劇的觀眾表示最深的感謝?!?/p>
◆記者手記
經典的生命力在于“生長”
從事新聞工作以來,記者無數次感受了《絲路花雨》的精彩亮相,那“飛天”動人的舞姿像壁畫里“活”過來了一樣。這一次,當“數字飛天”以全息投影穿梭在真人舞者之間時,我突然明白,所謂新版,從來不是對經典的顛覆,而是一場跨越46年、堅持守正創新的接力對話。
所謂守正,從來不是把老版本原樣搬上舞臺,是對文化根脈的敬畏。創新,則是為了讓經典被看見,是用當代觀眾能懂的方式不斷升華經典。
由此可見,經典的生命力在于“生長”。這句話道破了經典傳承的真諦——它需要一代又一代創作者的重新詮釋,也需要一代又一代觀眾的重新發現,更要讓經典走進當代人的生活,成為人們情感共鳴的載體、文化自信的源泉。
走出劇院,蘭州的夜風里好似飄著花香,腦海中依舊是在燈光下輕盈如初的“飛天”。46年前,它隨著第一代《絲路花雨》的舞步“飛”向世界;46年后,它落在當代的目光里,依然鮮活,依然動人。這或許就是經典的力量:永遠年輕,永遠在生長。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