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社會·各地

繪就田疇新圖景

——蘭州新區現代農業發展紀實

2025年09月17日09:18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秋日暖陽掠過秦王川的田埂,田疇間,沉甸甸的向日葵在微風中掀起層層金浪;連片的設施大棚里,翠綠的菜葉上還掛著晨露;智能溫室中,玫瑰清甜的花香四處彌漫;養殖場里,牛羊甩著尾巴漫步在飼草旁……

金秋的秦王川,每一寸土地都在訴說著豐收的故事,每一處場景都涌動著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

高標準農田筑基 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今年,蘭州新區糧食播種面積達13.88萬畝,同比增長4.39%;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7.9萬畝,其中,經濟作物24.02萬畝,占比63%,種植結構持續優化,高產值作物占比顯著提升。同時,蘭州新區積極引進適配寒旱區的高產糧食品種,金博士588、金博士1924等玉米新品種,濟麥22號、蘭天42號等冬小麥新品種落地試種,用科技為糧食產能保駕護航。

通過土地流轉、規劃代建、運營維護相結合的模式,蘭州新區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4.8萬畝。曾經零散的小塊地被整合連片,田埂變少了、土地變整了,建成區實現全面增產豐收。如今走進高標準農田,水肥一體化系統精準輸送養分,徹底改變了靠天吃飯的舊模式。

上半年,蘭州新區農業豐收成果亮眼:食用菌產量0.22萬噸、鮮切花產量4600萬枝,出欄生豬17萬頭、羊5萬只、家禽8.5萬只,奶產量2.8萬噸。

三大特色產業集群 擦亮農業“金名片”

立足秦王川寒旱氣候與土地資源優勢,蘭州新區以設施農業為抓手,推動鮮切花、食用菌、設施果蔬三大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同步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空港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提質增效,讓特色產業迸發蓬勃活力。

上半年,蘭州新區蔬菜種植面積3.22萬畝,同比增長15.5%,鮮嫩果蔬直供周邊市場;食用菌產量穩步提升,白玉菇、蟹味菇等端上百姓餐桌,“菜籃子”“果盤子”供給能力持續增強。

品牌是產業發展的“加速器”。蘭州新區積極推進“甘味”農產品品牌建設,今年篩選推薦的“陌上時光”“蘭新秦農”等5個品牌成功入選《“甘味”農產品品牌目錄》,助力本土產品走向更廣闊市場。同時,新區對已入選品牌開展常態化監測,從質量、包裝、口碑等維度嚴格把關,守護“甘味”品牌信譽。

在鮮切花領域,蘭州新區已成為西北重要的生產基地?,F代農業示范園內,荷蘭文洛式智能溫室里,傳感器實時監測溫光水肥,自動化系統精準調控生長環境,讓玫瑰、洋桔梗在最優條件下綻放。

食用菌產業同樣盡顯“科技范”。秦東農投食用菌生產車間內,數字化管控讓菇房溫度穩定在24攝氏度、濕度60%,LED燈帶模擬自然光照,“不僅菇形勻稱、色澤鮮亮,還能靈活調整出菇時間,避開上市高峰,穩保售價?!逼髽I負責人介紹道。

項目建設提速 激活設施農業“新動能”

走進秦川鎮榆川村,老舊溫室已完成“煥新升級”:銹跡斑斑的骨架換成耐腐蝕鋼材,老化灌溉管線升級為精準滴灌,手動溫控設備替換為智能傳感器,工人們正調試新安裝的溫濕度監測終端。

硬件升級后,技術員還指導種植企業按“按季輪作、錯峰定植”方案生產,春季番茄采收完,生菜苗隨即移栽;夏季黃瓜掛果時,秋冬茬辣椒種苗已在育苗區培育。

“大棚升級了,現在土地利用率和收益都翻了番?!狈N植戶的話語里充滿喜悅。

項目建設現場同樣火熱。食用菌智慧產業園工地,挖掘機平整場地、工人砌筑擋墻,基礎工程已完成80%,年底前將安裝智能接種機、環境控制系統等設備,投產后可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控,年產能達1.2萬噸。鄉村振興產業園現代農業基地項目也在加速推進,土地平整等工作已完成,預計2026年建成集種植、育苗、技術推廣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綜合體,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

科技賦能升級 開啟智慧農業“新篇章”

行走在蘭州新區的田間地頭,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活力撲面而來:智能溫室傳感器捕捉作物生長信號,無人機掠過田壟精準植保,農戶手機一鍵調控灌溉施肥……蘭州新區正讓科技紅利持續轉化為農業發展動能。

現代農業示范園內,技術員王龍龍輕點手機,遠處大棚遮陽網緩緩展開,滴灌帶噴出細密水珠?!啊笈锕芗摇到y實時更新溫濕度、光照數據,以前1人管2個棚忙不過來,現在管5個棚都輕松,鮮切花品相和產量還提升了30%,人力成本降低近20%?!彼钢謾C上的監測曲線說。

在上川鎮天山村玉米種植基地,物聯網平臺實現千畝農田遠程管理,實時預警苗情、病蟲害及氣象風險,開啟“一人管千畝”的高效模式?!翱萍甲尫N地越來越輕松!”甘肅絲路慧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郭庚錄感慨道。

科技還滲透到農業生產各環節。千畝萬壽菊基地里,載重無人機穩穩懸停,120斤重的萬壽菊3分鐘就從地塊中央運到地邊;植保無人機按設定航線噴灑葉面肥,一畝地僅需5分鐘,肥料利用率遠高于人工?!耙郧翱咳吮臣缈?,一畝地跑十幾趟,高溫天還容易蔫,現在又省人力又保新鮮!”景農禾農業發展中心負責人王中博說。

從零散農田到連片高標準田疇,從“靠天吃飯”到“智慧種養”,從本土種植到“甘味”品牌遠銷海外,蘭州新區以科技為筆、產業為墨,在秦王川大地上勾勒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生動圖景。(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魏曉倩)

(責編:周婉婷、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