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社會·各地

向“新”而行 向“質”圖強

新區構建現代產業生態圈

2025年09月17日09:27 |
小字號

又是一年金秋九月,黃河之濱的風裹著秋意掠過秦王川,蘭州新區大地上草木蔥蘢、碩果盈枝。

當中川機場的航班劃破長空,中歐班列的汽笛與光伏板上的光斑共振,化工園區里管道如銀鏈串珠,生物醫藥實驗室的顯微鏡下,細胞正演繹著生命的密碼……蘭州新區的產業版圖在新時代的光陰里拔節生長。

從“熱力圖”看產業之變

金秋時節,站在新區現代農業公園觀景臺遠眺,塔吊林立的產業園區與正在抽穗的玉米田交織成畫。旁邊萬畝葵花褪去盛裝,累累碩果壓彎枝頭,工人們穿梭田間進行采收作業。這片不久前還是金色海洋的土地,如今正將“顏值”轉化為“產值”。

在三毛實業恒濕生產車間里,自動化設備高速運轉,一克羊毛被拉伸到400米長,紡成的超細紗線,正被裝車發往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光所及,一個產業更加聚集、發展更高質量、改革更有效率、創新更有動力的新城清晰可見。

囑托,聲聲入耳;前行,力量倍增。

近年來,蘭州新區聚焦主導產業和重點產業鏈關鍵環節,扎實開展“大產業、大平臺、大企業、大項目、大創新、大環境”行動——不是簡單地鋪攤子,而是育集群;不是盲目追數量,而是要強鏈條;不是孤立上項目,而是要優生態。

這種轉化,在新區產業規劃圖的演變中可見一斑。翻開2025年版《蘭州新區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曾經的“一區多園”布局被升級為“2+4+X+N”現代產業體系:新能源新材料、綠色化工2個千億級和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數據信息、現代服務4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從電池正負極材料到高檔銅箔,生物醫藥從原料藥到創新藥延伸鏈條,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深度融合……每一個產業都標注著清晰的“生態位”。

在新區經發局產業科辦公室墻上,掛著一張特殊的“產業熱力圖”:紅色代表已形成集群效應的區域,黃色是正在培育的增長極,綠色是預留的未來賽道。

過去一年,這張圖上的紅色區塊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產值加速突破;生物醫藥產業形成“研發—臨床—制造—物流”全周期生態;綠色化工園區躋身全國百強化工園區。不僅如此,新區還全力打造“百萬噸新能源電池材料之谷”,推動銅箔產能、負極材料產能加速釋放。同時,新區深化“鏈主+園區+政策”模式,培育氫能、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近年來,蘭州新區不斷做大做優做強先進制造業,推動化工、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蝶變升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積厚成勢。在此基礎上,新區還加快布局氫能、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大力培育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動新區現代產業體系更為完善、更加成型、更具競爭力。

從“鄰居”到“隊友”

走進蘭州新區化工園區,最直觀的感受是產業鏈條的密度。東金硅業、耀望化工、雅本化學等龍頭企業正發揮著引領作用,吸引了眾多醫藥中間體、化工新材料企業集聚。這些企業相互協作,形成了從基礎化工原料生產到精細化工產品加工的完整產業鏈。

在新材料產業園,甘肅德福新材料、蘭州格瑞芬碳材料等企業的集聚,不僅推動了銅箔產業的發展,還帶動了電池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相關產業的興起。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延伸,蘭州新區正逐步構建起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生態,從原材料生產到終端產品制造,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個產業生態中,企業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這種“鏈式集聚”的效應,在生物醫藥產業園同樣顯著。蘭州佛慈制藥的中藥提取車間里,智能化生產線正將黨參、黃芪等道地藥材轉化為高純度提取物。蘭州和盛堂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把傳統甘草提取浸膏與化學藥品中的鉍離子結合,研發出甘草酸鉍散,形成能迅速殺滅幽門螺桿菌的中西結合制劑。

“以前企業之間是‘鄰居’,現在變成了‘隊友’?!狈鸫戎扑庌k公室主任王玉龍說,通過新區搭建的生物醫藥創新平臺,讓隴藥走向世界的步伐更快了。

近年來,蘭州新區始終把產業強區擺在核心戰略地位予以大力推進,著力在產業體系構筑、發展動能培育、園區平臺建設、產業集聚集群等方面加力使勁,系統推進產業創新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以綠色化工、生物醫藥、數據信息、特色農業等為主導的優勢產業,構建多點布局、高效務實、支撐有力、融通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為推動新區產業結構升級、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帶動經濟跨越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從量變到質變

如果說產業鏈是產業的“骨骼”,那么創新鏈就是“神經”。產業聚集回答了“規模之問”,創新驅動則解決了“質量之變”。在新區,創新不是掛在墻上的標語,而是滲透在生產車間、實驗室、孵化器里的具體實踐。

在中川北站的蘭州新區空鐵海公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現場,一列滿載哈薩克斯坦小麥的班列緩緩駛入。這批小麥經新區綜合保稅區加工后,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往東南亞。

“以前,我們只能做‘過境貿易’,現在,依托新區獲批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我們建成了西北最大的糧食加工分撥中心?!毙聟^綜合保稅區管委會主任王巖山說,這種從通道經濟向樞紐經濟的躍升,背后是新區對制度型開放的創新探索。

新區之“新”貴在創新,成在創新,關鍵也在創新。過去一年,蘭州新區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健全完善具有新區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同時,新區積極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同時與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合作,共建研發平臺,共同開展科研項目,推動科技成果在新區落地轉化,打造區域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高地。

從蘭石集團研發的“數字孿生車間”實現焊接自動化,到化工園區中試基地實驗室的科研攻關;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從工業強區到產城融合,蘭州新區不斷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結構,以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環節發展為根本取向,找準產業高端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全力培育創新平臺,促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特別是新區全力打造高質量科技成果轉化的全國高效標桿新通道,通過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讓科技成果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新區產業聚變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產城融合繪新景

產業聚集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與城市、產業與生態的共生共榮。在新區,產城融合不是概念,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

清晨7點,彩虹城社區的早餐鋪飄出胡麻油的香氣,送孩子的張娟順路在社區菜店買了新鮮蔬菜?!艾F在下樓就是超市,社區醫院就在小區門口?!彼男腋8?,源于新區“15分鐘生活圈”的建設。

產城融合發展的圖景在新區隨處可見。產業園區附近的保障房小區里,產業工人住著帶電梯的樓房;附近的職工食堂里,10元就能吃到四菜一湯的工作餐。更深遠的變化發生在鄉村。在中川鎮華家井村,村民魏登高將自家的10畝地流轉給農業科技示范園,每年獲得6000元租金;他在園區打工,每月掙4000多元;加上土地入股的分紅,全家年收入超過6萬元?!耙郧胺N小麥、玉米,一年到頭掙不到2萬元;現在土地生金,我在家門口上班,日子越過越甜?!蔽旱歉咝χf,示范園里的智能溫室種植著高原夏菜、草莓、車厘子,產品通過電商平臺賣到了全國,“我們的‘土特產’變成了‘金疙瘩’?!?/p>

走進甘肅財貿職業學院的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一帶一路”特色商品展館、箱包服飾展廳、眼鏡店、美食超市等線下體驗店令人目不暇接。在這里,傳統課堂已被新商科實訓基地所取代,“引企入?!钡穆毥汤砟畹玫酵昝姥堇[。

蘭州新區依托職教園區,通過產教融合,產業與教育之間的壁壘被打破,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為企業精準輸送了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產業創新升級提供持續智力支持。隨著蘭州新區快速發展,產城融合不斷推進,又為產教融合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場景和優質的生活空間,吸引并留住人才,形成“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的良性循環格局,共同構筑起了區域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蘭州新區“向新而行、向質圖強”的發展之路,不僅印證著“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科學論斷,更探索出一條新區特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這條路徑里,有“闖”的勇氣、有“實”的作風、有“綠”的底色。

秋意漸濃,但蘭州新區的產業熱度不減。在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新的生產線正在安裝;在生物醫藥實驗室,科研人員正為新藥研發通宵達旦……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生長,每一顆心靈都在沸騰。

蘭州新區正在用產業聚集的生動實踐書寫著一份優異的答卷。當晨光再次灑向這個承載著國家“極、地、臺、區”戰略使命的現代化新區,這座希望新城正以產業聚集的強勁脈搏續寫更加壯麗的發展傳奇——那是一群人向著光的方向奔跑的身影,是一座城向著高質量跨越發展的堅定足音。(記者 李昕)

來源:蘭州日報

(責編:周婉婷、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