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舉辦——
多彩敦煌,再繪絲路新畫卷


外籍演員在參觀游覽敦煌文博會。
周婉婷攝
一頭,是非洲鼓鼓點陣陣,一頭,是諾拉舞(泰國南部舞蹈)風情款款——或悠揚或急促的音樂響徹數百平方米的空間,不少人跟著節奏打起了節拍。俄羅斯的套娃、馬來西亞的白咖啡、尼泊爾的羊毛衣、巴基斯坦的花梨木……各色特產讓人眼花繚亂,各國語言此起彼伏。
這里,是第八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以下簡稱“敦煌文博會”)“一帶一路”國家文化交流展區。
伊朗展區前,色彩鮮艷的地毯整齊鋪陳,吸引大量參觀者駐足。地毯經銷商易卜拉欣笑著介紹道:“我們帶來了最好的地毯,花紋豐富、色彩斑斕。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敦煌,這里太美了,我很喜歡!”他的攤位上,一塊塊花瓶紋飾的地毯格外醒目,既有古波斯風格的精巧,也帶著現代設計的靈動,成為展館里最熱鬧的角落之一。
在不遠處的中外藝術交流展廳,孟加拉國藝術家代表蒙蒙爍正在向觀眾講解自己的作品。畫布上,中國古老的炳靈寺石窟、孟加拉國的厚藤花與靈動的飛魚群交相輝映。蒙蒙爍說:“這些躍過石窟的飛魚,是我們藝術家伙伴們的化身。它們打破了陸地與海洋的界限,用新奇的視角重新審視這片古老的土地,為石窟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痹谒磥?,大家雖來自不同的國家,說著不同的語言,但對美、對和平、對未來的向往是共通的。
展廳另一側,意大利觀眾安吉洛·馬斯凱羅尼正在欣賞一幅水墨畫:“水墨畫對我來說是一種新穎的藝術形式,這幅手稿里透露著東方神韻,在畫中的山水間,我看到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更看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p>
夜幕降臨,敦煌大劇院內,《絲路花雨》演出緩緩拉開帷幕。舞臺上,“飛天”的身影仿佛從壁畫中走來,舞姿靈動,樂聲悠遠。敦煌文博會期間,新版《絲路花雨》精彩亮相,為與會嘉賓帶來了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薩米達·穆斯塔菲耶娃觀看演出后,久久難以平復心情:“演員精湛的表演讓我深受震撼。故事展現了真摯的情感與人性之美。它讓我更加堅信,絲綢之路不僅是經濟和商貿的通道,更是文化、價值觀與心靈交融的橋梁?!?/p>
從會議到論壇,從舞劇到展覽,9月20日至22日,不同膚色的人們在敦煌文博會留下了屬于自己的故事。在這里,人們因藝術作品的表達而相互理解,在文化遺產的保護中達成共識。從金帛相易到弦歌相和,絲路的內涵早已從經濟動脈擴展為文化交流的廣闊平臺。正如白俄羅斯文化部第一副部長什利亞赫京在開幕式上所言,千百年來,絲綢之路連接的不僅是貿易通道,更串聯起眾多民族的文化與傳統,文博會上的相聚正是文化交融的最佳見證。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9月29日 第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