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m0mm0"></li>
  • <li id="m0mm0"></li>
    <tt id="m0mm0"></tt>
    <li id="m0mm0"><tt id="m0mm0"></tt></li>
  • <tt id="m0mm0"></tt>
    <tt id="m0mm0"><table id="m0mm0"></table></tt>
  • 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人民日報看甘肅>>人民日報看甘肅

    構建敦煌學研究的“數字基座”

    俞天秀
    2025年09月29日09: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構建敦煌學研究的“數字基座”

    2025年5月31日,敦煌研究院推出“數字藏經洞”數據庫平臺,讓流失海外、塵封已久的藏經洞文物以數字化的嶄新姿態,實現前所未有的解讀與共享。一座貫通古今、全球共享的敦煌千年數字圖書館就此搭建。

    敦煌研究院的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1950年改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擴建為敦煌研究院。2017年,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院六地”的管理和運行格局,負責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慶陽北石窟寺管理的綜合性研究。

    自20世紀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開始探索數字化保護,以期實現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永續利用。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完成300個洞窟的數字化數據采集,200個洞窟的數據處理,212個洞窟空間結構、45身彩塑、16處遺址的三維重建,5萬余張歷史檔案底片的數字化,總數據量達到500TB(太字節)。

    在充分利用數字資源支撐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弘揚事業的同時,我們經過深度挖掘和創新性轉化,開發了一系列科技與藝術融合的數字敦煌展示內容,借助互聯網實現了數字敦煌資源的全球共享,讓海量豐富的數字化成果得到永續利用。2022年12月8日,“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上線,打造了全球首個基于區塊鏈的數字文化遺產開放共享平臺。莫高窟等石窟遺址及敦煌藏經洞文獻的6500余份高清數字資源檔案,通過素材庫向全球開放,為學者、文化愛好者以及藝術創意者打造“一站式”的敦煌文化共享平臺。用戶可以通過平臺獲得所需資源的敦煌研究院官方授權,也可以將自己的創作成果上傳到平臺,進行共創開發,推動了文物數字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這是文博領域內一次全新的探索,也是一次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有益實踐。

    “數字藏經洞”是文化遺產數字化應用領域全新的探索,推動數字文博進入參與式體驗新階段,開辟了傳統文化數字化創新與弘揚的新模式?!皵底植亟浂础痹朴螒?,以全新的理念和體驗模式,結合前沿的游戲技術,高精度還原了曾經藏有數萬卷珍貴文物的敦煌藏經洞,并將真實歷史事件與游戲敘事相結合,呈現敦煌藏經洞發現、流失的歷史,演繹藏經洞文物所蘊含的文化故事,讓觀眾深切感受到文化遺產的博大精深。

    通過對數字化資源深度的價值挖掘、藝術創新、素材提煉,再經過數字化團隊的潛心研究、精心策劃、借鑒互助,一個主要涵蓋實景洞窟復制、沉浸式展示、彩塑三維重建、主題投影展示、虛擬漫游體驗、多媒體展示等多種展示內容,結合了科技、藝術、文化的綜合性展覽數字敦煌得以生動呈現。從2014年至2025年,敦煌研究院在北京、上海、重慶、浙江等地和奧地利、德國、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和地區舉辦了50余場次的數字敦煌展覽,讓敦煌藝術走出莫高窟、走向世界,助力敦煌文化的傳播與弘揚。

    敦煌研究院還將繼續深度挖掘海量數字資源,借助高科技展示手段和共享平臺,構建敦煌學研究高地的“數字基座”,為學術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無限可能,為敦煌研究院成為建設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者為敦煌研究院副院長)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9月29日 第 11 版)

    (責編:高翔、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