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2025)》——
全國碳市場建設邁出新步伐
本報電(記者劉發為)日前,在“2025年中國碳市場大會”上,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系統總結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的最新建設進展,全方位展示市場建設運行成效,展望全國碳市場未來發展方向。這是繼《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2024)》之后,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國碳市場最新進展情況報告。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全國碳市場建設。2024年以來,全國碳市場建設邁出新步伐,《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公開發布,是中國碳市場領域的首份中央文件,《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頒布實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實現首次擴大行業覆蓋范圍,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穩步發展,以全國碳市場為主體的中國碳定價機制不斷健全。
報告顯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活力進一步提升。2024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共運行242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日均成交量較上一個履約周期上漲43.55%,全年累計成交量1.89億噸,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成交量占全年成交量的79%。碳排放配額年度成交金額達到181.14億元,創2021年市場啟動上線交易以來年度新高。截至2025年8月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6.96億噸,累計成交額478.26億元。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24年配額分配和清繳圓滿完成。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2023年度配額清繳完成率為99.98%,較第二個履約周期進一步提升,創歷史新高。其中,全國共有28個省級地區100%完成履約工作,較前兩個履約周期明顯增加。
碳市場是中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和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碳定價機制的主體形式。報告指出,下一步,中國政府將堅持碳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持續完善全國碳市場相關政策配套制度,分階段、有步驟擴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范圍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支持領域,不斷豐富全國碳市場交易品種、交易主體、交易方式,營造更加公平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努力實現碳排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