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的信心
政府采購的“本國產品標準”來了(政策解讀)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在政府采購中實施本國產品標準及相關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什么要實施這一標準?對內資、外資企業將產生哪些影響?
根據政府采購法,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
在政府采購領域,“本國產品”如何界定?《通知》規定:一是在中國境內生產,實現從原材料、組件到產品的屬性改變。二是產品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組件成本占比應當達到規定比例。三是對特定產品,在滿足上述條件的基礎上,還須符合由財政部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確定的其關鍵組件、關鍵工序在中國境內生產、完成等要求。
《通知》規定,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對同時有本國產品和非本國產品參與競爭的項目,對本國產品報價給予20%的價格扣除,并以扣除后的價格參與評審。
專家表示,在政府采購中實施本國產品政策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通行做法,既能直接調節社會總需求,支撐經濟平穩運行,也可向社會傳遞明確的政策信號,引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政府采購法明確規定政府采購應當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但對于外資企業在華生產的產品是否屬于“本國產品”,市場和部分地方政府仍存在認識模糊之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必斦坑嘘P負責人表示,《通知》的出臺正是落實政府采購領域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的重要舉措。
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總裁王皓表示,“期待隨著標準的明確,夯實公平競爭基礎,讓真正投入本土化的外資企業平等參與采購,獲得穩定的發展預期?!?/p>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通知》實施后的5年內,財政部將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分產品制定各類產品的“本國產品標準”,并依據不同行業發展實際,設置3—5年的過渡期,逐步建立健全標準體系與動態調整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徐奇淵說:“現在的安排為企業調整在華生產布局和投資決策留出了寶貴時間?!?/p>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姜愛華認為,新政策提供了公平競爭的制度基礎,有助于激發內資企業創新動力,增強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的信心。
“‘本國產品標準’不是設置壁壘,而是打造更高水平的競技場?!敝袊鴻C械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總經濟師佘偉珍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