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 提質增效
——“十四五”期間甘肅省持續擦亮甘肅中醫藥“金字招牌”
金秋十月,走進定西市渭源縣新寨鎮姚集村的千畝藥田,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藥香,沁人心脾。
“你聞,這黨參的香氣比往年更醇厚?!闭χ赏谥兴幉牡乃庌r謝亞軍直起腰來,笑容在臉上綻開。他種植的18畝黨參今年預計能收入25萬元,這個數字在幾年前不敢想象?!斑^去全憑祖輩傳下來的經驗種藥材,現在不一樣了,從選種到采收,每個步驟都按技術標準嚴格實施?!?/p>
品質,始終是隴藥發展的根基。謝亞軍口中的“技術標準”,是保障隴藥品質的重要環節,也是甘肅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動注腳。
“十四五”以來,省委、省政府將中醫藥發展擺在突出位置,聚焦中醫藥振興發展,科學統籌傳承與創新,全力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隨著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點示范省、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加快建設,一個具有甘肅特色的現代化中醫藥產業體系正在成形。
2023年起,甘肅率先開展國家中藥材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監督實施示范建設,全面推進道地中藥材認定管理。在渭源縣,這套技術標準通過建成道地中藥材溯源系統和數字合作社,對中藥材從種子種苗到銷售的全環節進行記錄管理,讓每株道地藥材都有了“數字身份證”。
目前,全省已有20.67萬畝基地通過GAP符合性檢查,面積居全國前列。2025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550萬畝、標準化種植率近70%?!搬嚎h當歸”“隴西黃芪”“渭源白條黨參”3個區域公用品牌入選國家精品品牌培育計劃,53個中藥材品牌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厚道甘肅·道地隴藥”的品牌形象日漸深入人心。
得益于過硬的品質,隴藥已成為市場爭相采購的“香餑餑”。
清晨的薄霧尚未散盡,位于岷縣的中國當歸城已是人聲鼎沸。這個西北最大的當歸交易中心,日均交易量超800噸,年交易額達240億元。商戶梁寶軍一邊整理新到的當歸,一邊說:“隴藥就是最好的名片,銷路不成問題?!?/p>
市場繁榮的背后,是完整的產業體系支撐。甘肅上線運行甘肅中藥材交易中心,構建立足西北、輻射全國的倉儲流通體系。2024年,全省限額以上中藥材批發零售銷售企業166戶,規模較大中藥材交易市場6個,靜態倉儲能力近200萬噸、年交易量240多萬噸。
一組組數字,成為甘肅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有力見證:2024年全省中醫藥全產業鏈規模達972億元,比2021年增加414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呈現強勁發展勢頭。2025年上半年全省中醫藥全產業鏈規模達393.22億元、同比增長18.44%,全年將突破千億元大關。
中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最終要惠及百姓健康。甘肅始終把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作為工作重點,堅持補短板、強弱項、固根基,持續健全完善五級中醫服務體系,深入推進“中醫強基層、基層興中醫”行動,讓中醫藥服務惠及千家萬戶。
在平涼市靈臺縣星火鄉衛生院中醫館內,不少群眾正在接受針灸、推拿、艾灸等治療,走廊墻上的中醫藥知識海報與“皇甫謐針灸”標識,營造出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
“以前做中醫理療要往城里跑,現在在家門口也能看好病?!?3歲的星火鄉和號村村民周金鎖有關節疼痛的老毛病,每逢陰雨天就發作,“來這里做了拔罐和艾灸,疼痛明顯緩解。離家近,來回特別方便?!?/p>
如今,全省已建立起覆蓋省、市、縣、鄉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實現所有綜合醫院中醫藥服務全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全覆蓋,中醫適宜技術推廣使用全覆蓋,基層中醫藥服務量占比達40%,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真正做到讓人民群眾“方便看中醫、放心吃中藥”。
從標準化種植的田間地頭,到人潮涌動的交易市場,再到遍布鄉村的中醫館,甘肅中醫藥煥發出勃勃生機。面向未來,甘肅將持續擦亮“千年藥鄉”“天然藥庫”的金字招牌,主動擔當新時代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崇高使命,奮力書寫中醫藥產業振興發展的嶄新篇章。(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睿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