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書店與老街區相遇(文化只眼)
周末,筆者在北京爛縵胡同邂逅了一處古樸的四合院:青磚黛瓦、斑駁門楣,流水潺潺的水幕玻璃卻現代感十足。這是去年開業的宣南書店,由四合院改造而成。走進書店,占據一整面墻的大型書架延伸至屋頂,閱讀氛圍拉滿。書店里坐滿了讀者,幾乎沒有空位,大家沉浸在書香之中;庭院里,人們或低聲閑談,或拍照打卡。
宣南書店是北京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進行城市更新保護性提升改造的成果之一,不僅為老街區增添了活力,也成為傳承在地文化的一方天地。該書店所在的宣南地區,歷史上曾是文人墨客進京趕考的落腳地,文化底蘊深厚。書店里“京味兒”十足,書架上擺放著許多關于北京民俗和市井文化的書籍、京劇造型的兔兒爺擺件、表現胡同文化的水墨文創產品等,連接著老城的過去與現在。
書香與老街區相遇、成為地方文化展示窗口的故事還有很多。廣東廣州永慶坊鐘書閣保留嶺南建筑元素,推出“廣府文化”書區;四川成都寬窄巷子的三聯韜奮書店,由一棟清末民初川西民居院落改造而成,店里專門設有巴蜀文化專題書架。
書店之于老街區,并非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是一場文化與空間、歷史與當下的對話。漫步老街區,邂逅一家書店,迎面而來的有時光沉淀的厚重,也有書香氤氳的寧靜。一間書店,不僅是圖書售賣的場所,更是人們沉靜閱讀與思考的空間,是城市肌理中的一片心靈棲息地。何況,現代書店已經超越傳統書店的功能,成為多元文化體驗空間。比如在宣南書店,除了可供免費閱讀和售賣的圖書,還有飲品點心、非遺文創體驗以及自習閱讀室,滿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書香浸潤,為老街區聚集起新氣象;老街無聲,賦予書店深厚的歷史底蘊。一些閑置的老宅、廠房,因書店的入駐而獲得新生,書店舉辦的閱讀沙龍、手工作坊等活動,也增進了周邊居民的情感連接與文化認同。同時,老街區的歷史文化豐富了書店的文化生態,人們愿意為一場與文化的邂逅走進書店,進而帶動周邊的文旅消費。
每一條老街都有獨特的歷史文脈。一縷縷書香,讓老街區的歷史文化在閱讀中延續,見證著城市的更新與變遷,也塑造著城市的精神品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