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白曉艷——
好建議從田埂間生根發芽

祁連山下,坡前田埂上,一顆顆紫甘藍圓潤發亮,有的長得比足球還大。
中秋剛過,在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大河鄉營盤村,全國人大代表、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白曉艷來到田間地頭觀察農作物生長情況。
掀起大如蒲扇的葉片,繞著葉球看了又看,白曉艷記下幾項數據,拉著種植戶叮囑起來:“雖然溫度降了些,但病蟲害防治要時刻緊盯,不敢放松?!币咽堑诙攴N植有機蔬菜,她依然操心。
“做法源于建議,效果在于落實?!碑斶x全國人大代表兩年多以來,白曉艷心里深知這個道理。
在農技推廣領域,白曉艷干了28年,也思考了28年——肅南自古以來就是農牧大縣,如何獲得更高收益?作物如何品質更高?
提出好建議,把準大策略。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白曉艷有了更寬廣的視野。在縣里,除了農田、市場和農戶,她還調研起更大范圍內的消費者、農資供應者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者。走出縣城,在各類研討會、論壇和匯報中,她對接專家學者、農技企業等,匯聚眾智想辦法。
“從發展全局看農技,其創新就不單單是技術問題,更是市場供給的經濟問題、群眾需求的民生問題?!卑讜云G很有感觸。
為此,去年,得知營盤村有意種植有機蔬菜時,白曉艷主動和村兩委班子溝通,共同分析當地光熱、土壤條件,結合市場需求、運輸成本等,最終確定種植紫甘藍、娃娃菜等高原夏菜。
大策略選對,當年就取得了豐收,發展到今年,種植技術更加成熟。同時,營盤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方式,流轉耕地340畝,通過土地流轉與就近務工,每畝每年流轉收入超過400元,每人每天勞務費用超過180元,村民實現了“雙增收”。在履職調研中匯聚起好建議,不僅策略把得準,具體的農業項目實施起來也更加精準。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白曉艷先后正式提出意見建議27件,涵蓋水利基礎建設、新能源發展、現代農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為當地農業生產爭取項目10多項,件件都沒離開“看家本領”。
所聽所看的建議越來越多,發現、探索解決新問題的思路也更多了。
解決土地鹽堿化問題,白曉艷一直在思考。原來,肅南人口雖少,但縣域面積跨度大,東南—西北狹長650多公里,主要農作物主產區明花鄉挨著沙漠,境內無地表徑流,全部使用地下水灌溉,用水控制指標已無法滿足當下用水需求,受歷史氣候變化和人類生產生活影響,鹽堿地也主要分布在此。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白曉艷參與了不少調研和觀摩。在一些地方,她看到“排堿溝+暗管”、施用專用改良劑和有機肥等措施,都起到了不同效果。白曉艷每次都記下來,一回來,就跑到受鹽堿化影響的農村?!拔乙纯磩e的地方的方法能提供多少參考,為我們因地制宜治理鹽堿化提供思路?!卑讜云G說。
今年以來,白曉艷對比本地和外地鹽堿化情況和治理成效,正逐漸形成下一年的重點建議?!昂媒ㄗh從田埂間生根發芽,也在這里結出碩果?!蹦闷鹨槐就恋乜果}堿化的手冊,白曉艷又研究起來。為解決本縣甚至更多地方的土地鹽堿化問題,她下定決心,這也成為她今后履職的重點領域。
《人民日報》(2025年10月30日 第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