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從“多頭跑”到“一站辦”

秋陽穿過嘉峪關市的樓宇間隙,在瀝青路面投下斑駁光影,綠色的鐵皮圍擋將部分路面圈入其中。施工公示牌清楚標注著“雨污分流管道改造”,工期欄內的施工倒計時格外醒目。
隨著嘉峪關市城市更新行動深入推進,市政管網改造、企業擴能建設、老舊小區升級等項目對道路臨時挖掘的需求持續增長。
“以前申請道路破挖,要先去住建局提交申請材料,再去供排水、燃氣公司確認管線位置,電力、通信單位也要逐個對接,一圈跑下來最少3天。要是趕上部門銜接不暢,一周都定不下來?!被貞浧疬^去的道路破挖申請經歷,某企業負責人王經理連連搖頭。
部門多頭跑、材料反復交、等待時間長……這是過去道路破挖審批中“部門分散、協同不足”的真實寫照,嚴重制約了項目推進效率。
為破解難題,嘉峪關市創新推出道路破挖“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構建聯動平臺,精簡辦事流程、優化響應機制、壓縮辦結時限、靠實服務責任,持續優化行政審批服務。
嘉峪關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構建“一站式”信息聯動樞紐,建立道路破挖審批管線確認聯審機制,將甘肅嘉恒集團(統籌供排水、供熱管線管理)、全市3家燃氣企業、供電公司以及移動、聯通、電信、廣電4大通信運營商全部納入協同體系,組建“道路破挖審批聯絡群”。
嘉峪關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還創新推出“8小時一般響應+2小時應急響應”的“雙軌限時”機制,以剛性約束倒逼服務提速。各管線產權單位在群內信息發布的8小時內完成“認領—勘查—確認—反饋”全流程。針對水管爆裂、燃氣泄漏、電力故障等應急搶修項目,申請單位只需在群內標注“應急搶修”后,住建部門將啟動應急聯動,組織各產權單位2小時內完成管線確認并制定搶修配合方案,盡可能降低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
改革后,申請單位無需逐個對接部門,申請單位辦事員平均辦事跑動次數減少了5次,一般項目審批時長從改革前的20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管線確認環節耗時從平均48小時壓縮至8小時,協同效率提升了5倍,應急項目從“當天響應”提速至“2小時到位”,切實解決了“審批等不起、搶修耗不起”的難題。同時,為杜絕服務斷檔和推諉扯皮,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壓實“首問+AB崗”協同責任,讓每一個審批事項都有“專屬負責人”。
今年3月,嘉峪關市雄關街道昌盛小區開展老舊管網改造,需挖掘小區周邊道路。申請單位上午10時在群內發布信息,燃氣公司10時30分認領任務,下午3時完成現場勘查并反饋保護方案,全程僅用5小時,比限時要求提前約3小時。
“道路破挖‘一件事’改革不是終點,而是住建部門優化服務的突破口和新起點。我們將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核心目標,努力在從‘多頭跑’到‘零跑腿’、從‘耗時久’到‘高效辦’方面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用創新舉措和精細化管理手段彰顯住建部門‘以服務促發展、以改革惠民生’的責任與擔當?!奔斡P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邵君介紹道。(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于曉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