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新區2000余畝冬小麥開耕試種
顆粒歸倉話豐收,沃土播新盼來年。眼下,蘭州新區項目建設中心各類農作物的秋收工作進入收尾階段,田間地頭剛完成秋糧收割的地塊里,另一番忙碌景象已然展開——2000余畝冬小麥試驗種植基地正式開播,一臺臺播種機穿梭在翻耕平整的田壟間,與尚未結束的秋收勞作交相輝映,繪就出“一邊顆粒歸倉、一邊播撒希望”的農耕圖景。
此次冬小麥試驗種植,正值蘭州新區秋收收尾的關鍵節點,是蘭州新區項目建設中心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助推現代農業發展的具體行動。種植區域選址上川鎮達家梁村,既依托當地秋收后土壤墑情適宜、高標準農田平坦肥沃的自然優勢,也借助秋收后農戶農閑時段,通過技術團隊+合作社+農戶模式,組織村民參與冬小麥播種,讓剛忙完秋收的農戶,快速投入到試驗田種植中。
“以往在上川鎮這片區域種植旱砂地小麥,產量和品質都受限。今年通過高標準農田的實施,以及去年項目建設中心冬小麥的試種成功,讓我們對今年試驗種植冬小麥信心十足,期待明年有個好收成?!比卧崔r牧產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藺雪琴說。
蘭州新區光熱資源充沛、晝夜溫差明顯,天然助力小麥積累干物質;冬季低溫環境還可抑制病蟲害滋生,從源頭減少農藥投入。更關鍵的是,冬小麥“秋播夏收”的生長周期,恰好與玉米、馬鈴薯等作物形成錯季輪作,讓土地“歇人不歇茬”,實現一年兩熟的“雙保險”收益。
試驗種植在高標準農田中科學劃分試驗區,引入濟麥44號、濟麥22號、高原88號3個適配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的冬小麥優良品種,搭配測土配方施肥、滴灌、噴灌等現代化技術。同時,項目建設中心農技人員同步駐點,一邊指導農戶做好秋收收尾的秸稈還田、土地深耕,一邊現場教學冬小麥播種的行距控制、深度把控,讓技術指導無縫銜接。
“剛把地里的莊稼收完,轉身就來種冬麥,既能學技術,還能掙工錢!”正在協助播種的達家梁村村民笑著說。此次秋收收尾+冬麥開播同步推進,不僅為試驗種植搶得了有利農時,更讓村民在連續勞作中掌握了一季收、一季種的銜接技巧,為規?;N植積累了經驗。(記者 李昕)
來源:蘭州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