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m0mm0"></li>
  • <li id="m0mm0"></li>
    <tt id="m0mm0"></tt>
    <li id="m0mm0"><tt id="m0mm0"></tt></li>
  • <tt id="m0mm0"></tt>
    <tt id="m0mm0"><table id="m0mm0"></table></tt>
  • 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生態

    近5年,三江源國家公園水源涵養量年均增長6%以上

    “中華水塔”生態屏障,這樣加固(生態治理中的中國智慧)

    本報記者 喬 棟 曹繼煒
    2025年10月31日09: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華水塔”生態屏障,這樣加固(生態治理中的中國智慧)

    阿尼瑪卿山主峰瑪卿崗日南麓,濕地保護與草場治理成效顯現。

    本報記者 喬 棟攝

    核心閱讀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當地通過保護冰川、治理黑土灘、恢復濕地等措施,守護好三江源這個“中華水塔”,為全球高原生態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深秋,上果洛。

    快到達時,飛機舷窗外翻涌著白色。云游雪頂間,海拔6282米的阿尼瑪卿山主峰瑪卿崗日如脊背高聳。

    三江源地區被稱為“中華水塔”,冰川是其重要源頭。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最大的冰川群,橫亙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阿尼瑪卿山坐擁120多平方公里的冰川,為黃河上游提供約35%的水源給養,成為三江源的重要生態屏障。

    中華水塔水源涵養量持續提升,阿尼瑪卿山的生態治理便是一個生動縮影。

    保護冰川——

    采取立體冰川監測、人工增水補冰等措施

    汽車穿行在阿尼瑪卿山南麓,這里生態治理更集中、風貌也更完整。此時,草場已不復夏時的綠,連綿的冰川令人震撼。

    在當地,冰川的消融、上凍有兩個主要時間點,即每年5月、11月前后,這也是果洛州瑪沁縣雪山鄉牧民監測隊集中觀測雪山的時間。

    下車,頭戴氈帽,與牧民監測隊冒雪前行。這支監測隊,帶頭的是牧民昂保加。從2008年開始,當地牧民自發組織隊伍測量冰川雪線。

    4500多米的海拔,每爬一步都很艱難。穿過山脊團霧,抵達“千頂帳篷”測量點。紅色油漆醒目記錄著去年的數據,幾人相互配合,彎腰瞄準卷尺,定點、定時、定向,測量冰川邊緣與上一年標記點的距離。

    當地相關部門和群眾合力守護這座雪山?,斍呖h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的雪山保護站,于2009年加入阿尼瑪卿雪山觀測,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何曉波團隊等也接連加入。如今,衛星遙感、無人機傾斜攝影構筑模型以及搭建監測標樁、卷尺測量等措施,讓冰川監測更立體。

    人工增水補冰作業是保護阿尼瑪卿山的重要措施。近幾年,當地氣象部門根據天氣條件,利用催化劑促進云層凝結降雪。保護站上下游同步監測冰川溫濕度、積雪厚度等數據,評估增水效果。通過實踐,阿尼瑪卿山局部區域積雪期延長,冰川消融速度得到有效減緩。

    治理黑土灘——

    涵養水源、修復草原生態

    “那邊就是德爾尼銅礦!”徒步阿尼瑪卿,同行的瑪沁縣林業和草原站站長更藏介紹。

    阿尼瑪卿山中段,一側是礦山,另一側是排土壩。曾經,露天開采和排土場建設損毀原生高寒草甸,阿尼瑪卿山坡面被侵蝕,周邊草場退化?!?006年銅礦投產時,沒意識到會造成生態破壞?!钡聽柲徙~礦相關工作人員張明介紹,“現在,為了修復生態,我們把草種到了海拔4430米的位置!”

    涵養水源,草是關鍵一環。德爾尼礦山修復,首先要恢復植被?!皼]有土,邊坡也存不下水?!睆埫髡f。缺土,就地取材,將附近質地較軟的蛇紋石加工成復合土壤,滿足牧草生長需求。難存水,就借鑒梯田、草方格等保持水土的方法,想方設法留住水。

    德爾尼銅礦于去年基本完成生態修復,并于當年10月入選自然資源部首批15個生產礦山生態修復典型案例。

    近年來,果洛州完成516.64萬畝黑土灘等退化草原治理。讓黑土灘復綠并非易事。果洛州平均海拔超4200米,氣候寒冷,生長季短。更藏說:“在這里,草得反復播種才能活?!?/p>

    多年復綠,當地篩選出垂穗披堿草、冷地早熟禾等耐寒草種?!拔覀兺ㄟ^科學配比,每畝地用披堿草草籽3公斤,中華羊茅和冷地早熟禾各0.7公斤?!备亟榻B,草籽顆粒大小不同,牧草播種深度也不同,同一片區域翻地、播種、平整要多次作業。

    2022年,阿尼瑪卿山脈水源涵養與草原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啟動,目前處于第二期施工階段,資金來源里,生態補償資金是重要組成部分。

    “牧草,也能成為發展的底氣?!爆斍呖h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高級工程師李文蓮表示,相比自然生長,圍封和人工種草管理模式可使高寒草甸碳匯功能提升30%。

    恢復濕地——

    “草原—流域—濕地湖泊”協同修復

    再向西行,果洛州瑪多縣就在前方。

    瑪多縣又稱“千湖之縣”,黃河源頭的兩座湖——扎陵湖、鄂陵湖便位于其中。此前,草畜失衡造成多處濕地退化,4000多個湖泊有一半干涸。經過持續治理,千湖之縣風光再現,湖泊數量增加到5800多個。

    治理湖泊,不能只盯著湖泊。果洛州推進“草原—流域—濕地湖泊”協同修復,去年瑪多縣與周邊縣開展濕地連通工程,恢復濕地1200公頃,預計幫助入黃河支流增加水量15%?!笆奈濉睍r期,果洛州濕地保護恢復10萬畝。近5年,三江源國家公園水源涵養量年均增長6%以上,果洛州黃河出境斷面水質保持在Ⅰ類。

    果洛州有1萬余名生態管護員,巡護在各湖泊濕地間。牧民多杰尖參生活在阿尼瑪卿冰川附近,監測冰川周邊泉眼的狀態,“看著它們變干,又看著它們復涌?!北ㄖ苓?0公里內27處一度完全干涸的泉眼,如今14處復涌,滋潤黃河源。

    阿尼瑪卿山的融水,注入了冬格措納湖。眼下,冬格措納湖湖口安裝了智能控閘系統,傳感器可實時監測湖泊水位、河道流量,為湖泊“續航”提供動態補水支持。

    “我們將繼續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持續推進國土綠化、綠色礦山建設、黑土型退化草原治理?!鼻嗪J「笔¢L劉濤說。

    (責編:邵蘭、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