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擺一米線”里的善治(暖聞熱評)
【事件】商戶線上提交促銷方案和場地照片,通過審批就能在商鋪門口外擺經營;若方案不合適,城管部門還會幫忙調整,建議不影響安全、不堵塞交通的外擺地點……江蘇宿遷出臺城市精細管理工作方案,明確合理規劃“潮汐式便民攤點”、推行包容“外擺一米線”,以精細治理守護城市煙火氣。
【點評】
包容“外擺一米線”,是指在保證安全暢通、不妨礙市容的前提下,允許沿街商戶在門線外適當范圍內展示商品。這一暖心舉措,既滿足需求,又規范行為,受到商家歡迎、市民點贊。據統計,截至今年8月,僅宿遷中心城區臨時外擺的審批量已達2000余件。
一座有煙火氣的城市,既要有秩序,也要有溫度。宿遷通過主動問需、精準服務與合理規劃,將工作重心從事后處罰轉向事前引導與事中服務,找到了城市治理、市民生活、商戶生計的“最大公約數”,展現了變“堵”為“疏”的治理智慧。從嚴格管理到包容“外擺一米線”,體現了人文關懷,折射城市治理向“服務型”的轉變。
便民但不能擾民,放開不等于放任。城市治理之難,往往在于如何平衡多方利益。夜市隨意擺攤,可能會滿足部分食客的需要,卻會帶來交通擁堵、安全隱患、環境污染等問題。兼顧活力與秩序,關鍵在于下好制度建設這一“先手棋”。宿遷推行包容“外擺一米線”的同時,大力規范商戶經營行為,并建立“商戶自治+居民監督+部門巡查”機制加強監督管理;河南鄭州印發夜市規范管理辦法,不僅明確了各方責任,也對經營時間、地點、衛生標準、垃圾處理、燃氣使用等方面作出了詳盡規定。以健全制度確保規范經營,讓產業發展有章可循,才能有效激發城市經濟活力,豐富市民生活。
好政策的出臺是一個起點。從“有法可依”邁向“良法善治”,還需要城市治理者多想一層、靠前一步。浙江杭州有媒體調研發現,當地小店店主對相關幫扶政策的知曉率在50%以下。為提升政策傳播效果,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行政服務中心建起“政務夜市”,將服務窗口“搬”到了人潮涌動的西湖邊,既加強宣傳,也指導辦理,吸引超萬人次參與。說到底,城市治理是面向人的工作,共建共享依靠人,效果評價看群眾口碑。變“被動應答”為“主動服務”,讓服務對象清晰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具體怎么做,好的政策才能充分釋放其紅利。
近年來,多地紛紛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把這些大大小小的事辦好,離不開群策群力,需要激發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凸起的井蓋藏著絆倒人的風險,天橋坡道太窄推嬰兒車得“側身過”……在廣東深圳,“卷尺哥”帶著一把卷尺穿梭在大街小巷,以親身體驗查細節,提出了許多有待改進的問題。當地政府第一時間響應處理,“指哪改哪”,彰顯了公共服務的力度、準度、溫度。當更多市民成為公共設施的“質檢員”、公共服務的“測評師”,城市治理會更高效,城市生活會更舒心。
城市工作千頭萬緒,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各地探索中汲取經驗,在傾聽民意中擔當作為,在雙向溝通中提升質效,一座座現代化人民城市定能成為更好安居興業的幸福家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