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m0mm0"></li>
  • <li id="m0mm0"></li>
    <tt id="m0mm0"></tt>
    <li id="m0mm0"><tt id="m0mm0"></tt></li>
  • <tt id="m0mm0"></tt>
    <tt id="m0mm0"><table id="m0mm0"></table></tt>
  • 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理論·時評

    金屬“降維”與觀念突圍(新知)

    吳月輝
    2025年11月04日08: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現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張廣宇團隊,今年成功研制出厚度僅為頭發絲直徑二十萬分之一的單原子層金屬,這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大面積二維金屬材料的制備。這項突破不僅填補了二維材料領域的空白,更發掘出二維金屬的輕薄、高導電、透明顯示及量子效應等特性,將有力推動相關科學研究。該成果在超微型低功耗晶體管、超靈敏探測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有望助推材料創新產業革命。

    【點評】

    生活中所見的各種金屬,具有長、寬、高3個維度,屬于三維金屬。如果金屬厚度降至只有一個或幾個原子,也即一張A4紙的百萬分之一量級,此時高度可忽略、只有長和寬兩個維度的金屬被稱為二維金屬。

    2004年,單原子層的石墨烯被制備出來,開啟了二維材料研究的新紀元。自此,科研人員致力于將更多材料變成二維形式,最常見的金屬自然成為目標之一。然而,與石墨烯“千層餅狀”結構不同,金屬每個原子都通過金屬鍵與周圍原子緊密相連,形成“壓縮餅干”結構。想要像“撕”石墨烯那樣“撕”出來原子級厚度的二維金屬,難度極高,一度被很多人視作“天方夜譚”。

    挑戰“不可能”,補齊二維材料家族的一大塊拼圖,靠的是敢于打破常規的勇氣和善借他山之石的創新思維。

    團隊攻堅過程中,一個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在研究陷入瓶頸時,網上一個講述用工業方法加熱壓制金屬的短視頻給科研人員帶來新靈感?!叭绻催@種思路,將壓力加到無窮大,做到極致,是不是就可以將金屬壓至單原子層?”這個想法,一開始被認為是大膽且不現實的。如果不去打破常規思維,就很難實現“從0到1”的突破。于是,團隊成員果斷嘗試新方法,以巨大力量擠壓出來金屬原子層,打開了二維金屬研究新天地。

    攀登科學高峰、勇闖科技創新“無人區”,意味著要面對極高的失敗概率,以及漫長的孤獨探索。取得令人驚艷的成果,往往需要百折不撓的拼勁韌勁與“十年磨一劍”的底氣定力。

    回顧整個攻關歷程,有團隊成員坦言:“這十幾年里我們不斷嘗試、不斷失敗,但始終沒有放棄。只要還沒有一個100%確認的答案,只要還有一絲機會,我們就去勇敢地嘗試。假使最終試遍了所有方法還是沒能成功,我們至少也可以說,這個材料確實是不存在的?!?/p>

    科技史上許多“不可能”,實際上只是基于當時有限的知識、技術和理論框架所作出的判斷。二維金屬的發現、制備過程,再一次證明:不迷信學術權威、不盲從既有學說、敢于突破既有知識框架尋求全新解決方案,對于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具有關鍵意義。

    創新的鏈條上,思想解放是關鍵一環。創新越是向前推進,需要打破的條條框框就越多、碰到的阻力就越大、觸及的矛盾就越深,越需要觀念的更新與突圍。從二維金屬的制備,到全固態金屬鋰電池“卡脖子”難關的攻克,再到新一代載人飛船“夢舟”完成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一個個創新成果疊加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堅實步伐,背后都有求新求變、敢于懷疑、勇于突破的精神力量。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睆V大科技工作者葆有勇闖科技創新“無人區”的決心和信心,咬定目標、不舍微末、不棄寸功,一步一個腳印,定能讓原創性、顛覆性創新成果在神州大地持續涌現。

    (責編:席娟娟、邵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不卡在线国产对白